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文藝資訊

第九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 詩歌獎獲獎名單

核心提示:第九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 詩歌獎獲獎名單 由作家網、《人民文學》雜志社發起,作家網、現代出版社、包商銀行共同組織舉辦的第九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歷時一年,征文得到了全國各高校團委、學生會、文學社團的積極支持,共收到小說、散文

第九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

詩歌獎獲獎名單

由作家網、《人民文學》雜志社發起,作家網、現代出版社、包商銀行共同組織舉辦的第九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歷時一年,征文得到了全國各高校團委、學生會、文學社團的積極支持,共收到小說、散文、詩歌作品八萬余篇(首)。本次征文作品由文學編輯初選后,隱去姓名、學校名及地址信息等,最后經終審評委投票評出獎次。

詩歌類作品共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30名。另有部分同學的作品入選《2018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詩歌卷)。

現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及詩歌終審評委的評審意見。

一等獎

  /南開大學

《被歷史刪除的人》(6首)

二等獎

蘇仁聰/石河子大學

《深夜路過附屬醫院》(8首)

  /西北大學

《村莊往事》(8首)

張云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我如果站在你的窗口》(11首)

三等獎

李國興/河北傳媒學院

《少年:未完成的主體敘事》(8首)

張浩浩/平頂山學院

《雨珠跳動的黃昏》(10首)

劉祖新/閩江學院

《人間》(5首)

劉西溪/北部灣大學

《找路》(8首)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青島紀行》

優秀獎

董軒宇/吉林藝術學院

沐小杉/中國海洋大學

柒  叁/浙江大學

李湘宇/首都師范大學

鄭一建/福州大學

左於予/惠州學院

李富庭/廣西民族大學

吳宗輿/貴州財經大學

朱兆陽/新鄉學院

鄧成躍/蘭州理工大學

陳  霏/復旦大學

刈  剩/肇慶學院

江  境/鄭州大學

張海霞/武漢理工大學

王書睿/貴州大學

張文康/北京師范大學

成廷杰/閩南師范大學

李司平/云南文山學院

吳志康/三峽大學

張家淇/福建師范大學

潘鳳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何  安/武昌首義學院

張澤陽/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馬浚文/閩江學院

黃文正/武漢大學

嚴來斌/萍鄉學院

馬貞維/中國音樂學院

趙嘉悅/湖南師范大學

楊東澄/河南工程學院

青子暢/四川大學

征文活動總策劃

評委會負責人

趙 智(冰 峰)

詩歌終審評委

謝  冕

北京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

吳思敬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原院長

張清華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

李少君

《詩刊》副主編

侯  馬

全國公安詩歌詩詞學會副會長

北京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唐曉渡

作家出版社編審

臧  棣

北京大學教授

詩歌初審評委

安  琪

張大群

劉不偉


一等獎

作者:午  言

學校:南開大學

作品:《被歷史刪除的人》(6首)


這一組詩來自詩人的親歷。《老屋的現狀》有點悲涼:父親一人在家,母親去遠處帶孩子,爺爺奶奶在墓里,十一歲的老狗死去了,另有一只不常回家的貓。我和父親之間只能隔天重復著沒有新內容的電話。寥寥數語,寫盡當今農村空巢的“現狀”。表面看是簡單的“事”,背后卻是無限的“情”。詩人的筆墨很節制,知道一個“細節”勝過繁冗的“抒情”。《時刻》也是如此,短句,寫母親的“生物鐘”總是隨著全家人的生活節奏而改變:她的身體在“慢”,而發條在“緊”。她總是全家迎接“第一聲雞鳴”的人。特別動人的還是細節:飯桌上不斷減少的碗筷,抽屜里持續增長的藥瓶。母親的辛勞和焦慮一時盡現。詩人的寫作提醒我們:詩是最講究精約的文體。

—— 謝  冕


《母親》是一首寫母愛的詩。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如何在古今中外寫母愛的名作面前,唱出別具一格的頌歌,是對詩人寫作才華的檢驗。

午言的《母親》一詩沒有用通常的直接抒情的手法,而是把情感寓于冷靜的敘事之中。全詩寫了三個人物,抒情主體“我”與兩位母親——一位是他偶然遇到的懷抱孩子想下車的母親,一位是詩人自己的母親。這兩位母親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生存的環境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子女的愛。

詩情的展開,基于一個偶然的事件:在清晨的國權路,一輛出租車突然在詩人身旁停住,一個三十來歲的女人一手懷抱孩子,一手想打開車門,卻打不開。詩人看到這種情況,幫女人拉開車門,那位女人連說了三聲“感謝”下車,眼睛卻一直看著自己的孩子。

如果詩人用敘事手法僅寫到這里,那只是對生活現象的簡單記錄而已。詩人的創意在于記錄這一事件的同時,用“閃回”的手法,引出了對自己母親的深情回憶——母親惦記單獨留在家中的自己,趕集回轉的速度比平時快一倍;母親不在乎自己的功名,在乎的僅是孩子睡熟后的安穩……這也正是此詩所要傳達的重心,那就是對母親感恩的情懷。

接著詩人的思緒又回到現實中來,點出下車的女人在連說三聲“感謝”的同時,眼睛卻始終沒有離開孩子。這位母親對孩子深切的愛,再次引發詩人想到自己的母親,并發出了這樣的呼告:“今天是母親節,遠隔萬里的、我的老母親,/是否正等著長途電話?或者,一個健康且安穩的回望。”

這首詩之所以能觸動讀者的心靈,從根本上說是基于詩人對母親的深情,同時也在于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感人的細節,而閃回的手法的使用則突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它超出了一般的敘事之作,詩意得以升騰。

—— 吳思敬


午言《被歷史刪除的人》可謂是“聲震林木”之作,作者立足于小人物的抒寫和挖掘,在“一大一小”的組合中,詩歌的形式張力間見層出,形成了一種集往返與運動為一體的語言風景。午言在觀測人間褶皺之時,也著力潛入他者的生活與精神空間,因而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和在地性,這種意緒與情境協同遞增的境界,是年輕一代寫作者中罕見的。

—— 張清華


午言的這組詩歌,描述了很多日常生活場景,或親歷,或將自己置身其中,不是旁觀者的態度,而是感同身受,民胞物與,不夸大,也不掩飾,讀者也因此被帶去其中,感受,體會,最終融入,這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你用心,這就是詩。技巧也很成熟,敘事之中,情感力度尺度把握得恰到好處。

—— 李少君


午言的《母親》,動靜很小,實際上寫的是一瞥之下、一閃念、一伸手。作者足夠細膩,把一個出門在外的學子對母親的思念動人地呈現出來。這種思念是一種領悟式的,一幅在作者心目中永恒的畫面因眼前相似的一幕被瞬間喚出:趕集的母親,因為孩子單獨在家,她回來的速度比平時快一倍。這是全詩最動人的詩眼。短短兩行,空間很大。如果說本詩優點在于細膩的話,就整篇而言有點繁瑣,但作者捕捉心靈閃念的不動聲色,跨越時空的跳轉仍然成功地提供了一個共情的文本,畢竟我們都有最愛自己的母親,母親都曾年輕美麗。母親是每個人生命中真正的女神。

—— 侯  馬


一組替“小人物”或所謂“沉默的大多數”發聲的詩,大半關乎親情;筆尖挑開的,則盡是些人生的幽暗時刻。沉穩的宣敘調呼應著題旨,但對細節的把握和刻畫,更能表明作者立足詩意瞬間的歷史態度:我們當然會質詢:未進入“歷史”者,何來刪除?但正是這一質詢,把我們導向一只“看不見的手”。而詩人之手恰恰與之對稱。

—— 唐曉渡


作為在校的大學生,午言最為可貴的優點是,他的詩里沒有造作的套語。他的詩飽含著對現實人生的強烈的觀感,描繪細致,語言呈現很精準,又能從具體的情境中生發出濃郁的寓言色彩。

—— 臧  棣 

 

二等獎

作者:蘇仁聰

學校:石河子大學

作品:《深夜路過附屬醫院》(8首)


對生活細節的敏感,使作者可以迅速地捕捉到那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有豐富蘊藉的事物與情境,以特有的視角、精準的語言去完成表達。蘇仁聰的詩圍繞對各式苦難的體驗,展現了他的靈悟與慧心,饒可回味而富于表現力的句子,也給人深刻印象。其中《秋的事》與《重陽節:寫給草》兩首對情境的抒寫最為完整,情思最為豐沛,筆觸最為細膩動人。

—— 張清華


《石河子的傍晚》一詩敘述語言很舒適,支撐簡樸文字的是作者思想的透徹。作者有成熟的現代的世界觀,給本詩帶來不同凡響的尊嚴感和具有突破意義的視野。寫民工的詩很多,不居高臨下的少,不持批判或同情態度的少。此詩寫出了人與人的平等,而且這種平等中甚至有一種親情。這里是石河子,白發蒼蒼原來是膩子粉覆蓋,勞動的艱辛抹去了年齡的差別。它的現代化進程當然不僅僅體現在“一頭金黃”,更體現在他急于奔去的夜晚。石河子的傍晚不著一字,石河子的夜色也已呼之欲出。

—— 侯  馬


哀嘆的詩歌,有些是內心宣泄的喊叫,有些則是心懷期望的禱告,簡單有力的句式,三言兩語的勾勒,濃縮的情感強度,頗具感染力。

—— 李少君


“一首詩里應該裝有一群人的命運”,蘇仁聰的確在他的詩里做到這一點。詩的語言往往被認為應該是優美的,然而一旦和嚴酷的命運發生親密的接觸時,詩人們往往會陷入兩難的境地。面對命運,詩的語言是否仍要一味優美呢?蘇仁聰的詩看著不一定那么優美,但的確做到了一個詩人在面對人的命運時應有的誠實。他的詩直面現實的艱辛,有悲嘆,有哀傷,但更有直面人生痛楚的勇氣。

—— 臧  棣


他的詩,敘事簡樸、干凈、生動,不拖泥帶水,呈現一種簡潔之美。深夜路過附屬醫院,展現的是人們在為神圣的生命拼死抗爭。多少人病情好轉,多少人病情惡化,字里行間,唏噓、牽掛,洋溢著一片仁愛之心。他總是這樣,用筆墨展現人生的悲苦,事故,車禍,死亡無聲而至,當然有些沉重。卻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大愛。然而也不全是沉郁之情,石河子的傍晚,路邊的煙頭和啤酒瓶,工人們從清晨干到黃昏,一身塵污,水龍頭一沖卻是滿頭金色的年青。這里依然是生氣勃發的。

—— 謝  冕


作者熟諳詩“讓局部說話”的原理。這里的“局部”與其說關乎體量,不如說關乎質量;與其說關乎視角,不如說關乎情境的深度。八首詩表面看來互不相干,卻由于其呈現的情境深度而彼此呼應,其強作的不動聲色,更能揭示出不泯的靈魂于困境中的掙扎沉浮,它沉痛的關切和誠摯的吁請。

—— 唐曉渡


重陽節,中國歷來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風俗。但對于居住在臨時住所,在風雨瀟瀟中度過重陽節的詩人來說,他沒有登高、賞菊的雅興,而是把目光注射到最平凡的植物——草上。在《重陽節:寫給草》的作者看來,草是生命力最強的植物,也是能與人心靈相通的植物。于是他向草發出了真摯的祈望——愿青草護衛好祖墳,請青草問候大地,呼喚父親回家……特別是“請給我寫一封無法寄達又瞬間寄達的家書/告訴我的先人,他們的骨血尚在人間流淌”,這體現了詩人對先人的一種強烈的認同與歸依感。這首詩告訴人們,在現實中詩人的生活環境是逼仄的,但他的心靈世界卻可以無比寬廣。全詩透過對草的寄語,傳達的是對于土地的感恩,對于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祖先的緬懷與致意。

—— 吳思敬 

 

二等獎

作者:  

學校:西北大學

作品:《村莊往事》(8首)


《村莊往事》有荒謬感,但也很真實,真實的殘酷,讓人無話可說。口語入詩,寫好其實有高難度,或觀念別出心裁,或生存切口觸目驚心,或敘述咄咄逼人,這一組就處理得很好,有沖擊力。

—— 李少君


十蝎的詩著力于對鄉村人事的白描,善于抓住所寫對象的突出特征,隱而不露地呈現其情志與感想。雖然讀來淺易、輕松,甚至幽默,但也同時有濃烈的情緒,對社會與現實的豐富觀察與認知。作品明顯偏重“如實地呈現”,不事渲染鋪張,以簡潔的筆墨去彰顯一顆童心,在白描之中讓讀者自己去體驗妙處,并以此引起讀者的深思與共鳴。

—— 張清華


《鼠精》一詩中所寫那只“碩大的老鼠”,無疑受到《詩經•碩鼠》的啟發,但是作者又有自己的發現和獨特的藝術處理。《詩經•碩鼠》中,詩人反復詠嘆,歷數碩鼠為惡多端,但還是奈何碩鼠不得,只能別去尋找樂園。

而在作者筆下,“碩鼠”成了“鼠精”,這成了精的老鼠,不單是體態健碩,更重要的是有了道行,所以它才能無所畏懼、大搖大擺地在灶臺上行走。不過,它所遇到的對手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聲討的歌者,而是牢記“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年輕人——小叔,結果才被他拿起瓢一下子拍死。瓢是廚房中最常見的用具,用瓢來拍,既順手又顯得輕而易舉。詩人目睹此景,不禁發出感慨,“千年道行一朝散”,小叔就是那個敢于出手,懲戒壞蛋的高人。

《鼠精》繼承了《詩經•碩鼠》的批判意識,又有了新的發揮,它啟示我們,不要被外表強大、虛張聲勢的東西所嚇倒,敢于出手,才有勝算。而《彎月兒》,則是一首唱給奶奶的歌,也是對老一輩勞動婦女的禮贊。

開頭兩句:“看見天上的彎月兒/我就會想起奶奶裹住的小腳”。為什么能把天上的彎月與奶奶的小腳聯系起來呢?彎月,呈弓形,白居易《暮江吟》有句云:“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我國古代婦女因纏足腳呈弓形,穿的鞋稱為弓鞋,所以由彎月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奶奶的小腳。這兩句詩,為全詩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奶奶盡管是小腳,但莊稼地里的活什么也難不住她。奶奶用那雙彎彎的小腳,撐著麥秸似的身子和那把彎彎的鐮刀,割麥子、割草……簡練的幾句,寫出了奶奶的生存處境,也打造出一座奶奶那一代勞動婦女的雕像。

詩歌的最后寫道:“從爺爺走后,奶奶始終是彎月”,這是說孤寂的奶奶每天還在辛勤地操勞。“但奶奶卻說,每晚做夢/都會夢見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這個美好的夢境顯示了奶奶的精神向往:在渴望著與爺爺在天上的團圓的同時,是否也在幻想著小腳重新恢復為美麗的天足?

—— 吳思敬


村莊往事是一幅幅來自記憶的畫面。“彎月兒”是奶奶的造型。奶奶的小腳下面,是大片的土地,身軀瘦小的奶奶,勞苦地耕作著,這是一曲親情的頌歌,而詩人卻以平淡的筆墨出之。這里隱藏著無邊的溫情。村莊里的悠久的傳說,一時都涌現在他的筆端:老人的棺材,隔壁跳大神的婦人,鼠精、幻聽、黑龍潭的傳聞,生動、鮮活,都是村莊的奇聞異事,充滿傳奇、遐想和眷念,別有情趣。

—— 謝  冕


《鼠精》十行,寫短見功力,屬于讓人過目不忘的好詩。老鼠出場,而且碩大,竟然上了灶臺,并且囂張地行動緩慢,起筆兩行就給讀者感官帶來挑戰。但是小叔完全不動聲色,就地取材,一下就將它拍死,扔進垃圾桶里。戰斗完勝,童年這一幕長久地印在作者的腦海里。童年記憶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取之不竭的創作寶庫。這些記憶隨著閱歷與思考的加深歷久彌新,在創作的實踐中更加清晰、突顯,在作者這里喚出一句讓人噗嗤笑出的“千里道行一朝散”。這句含有武俠小說影子、語帶嘲諷的幽默給本詩帶來了校園詩歌中少見的現代品質。

—— 侯  馬


《鄉村往事》寫得有聲有色,既有對鄉村命運的寫實的呈現,也有對農耕之地的超現實的感悟。詩人用近乎白描式的語言,寫出了現實中的鄉村的沉痛與神奇。每一首詩,都儼然像一個完整的充滿寓意的小故事。詩人的寫作重申了一個古老的文學信條:用樸素的語言絕對能寫出生存的奇妙。

—— 臧  棣 

二等獎

作者:張云霞

學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作品:我如果站在你的窗口(11首)


這組詩的每一個標題都很吸引人,也很有詩意,能讓讀者產生閱讀的欲望。

詩的語言有一定特點,詩句中彌漫著甜蜜的憂傷,雖然傷情,但又潛伏著積極的情感,愛與傷痛的矛盾,很容易把讀者帶入作者制造的語境之中。讀這些詩,仿佛在傾聽一個受傷的靈魂在訴說。語言的技巧提升了詩歌的亮度,詩意在努力掙破語法的限制和束縛。“燈光摧殘著心的贏弱/我情愿是風的葉/飄落在/你來時的路上。”

在作者筆下,“影子在探尋真情和未知/而我卻站在動詞中/盡量證明自己的單純。”這說明,作者在用自己的詩歌語言積極探尋著一種表達。

總體看,張云霞的詩,語言的元素比較“清淡”,沒有龐雜的語言材料和詞匯。技巧的使用和情感的釋放把握得比較有度,給人以“簡約而不簡單”之感。這樣的詩歌,或許比靠近龐大生活的詩更難以把控。從這一點而言,這組詩應該是成功的。

—— 吳思敬


這組詩的情感復沓是詩意產生的主要推力,“被你劃破的心靈”“被雨淋濕的眼淚”“被水淹沒的情感”等等,都蘊含著巨大的傷感、傷痛。情純意切,表達綿長,揪人心肺。詩歌有的時候并不需要實打實的意象和生活場景才能實現詩情的表達,情感的糾纏、較量、疏離同樣具有搏斗的觀感。這組詩的獨特就在于看不到詩歌的泥土和大地,卻讓人感知了自由飛翔的傷痛和悲情。諸如:“陽光已經把我掛在墻上/我變成了/永遠擦不干凈的影子”;“即將被水淹死的愛/無法找到逃生的出口/我的日記本上/悼詞宛如一場暴雨”;“埋在深土里的謊言/已經長出另外一種植物/枝頭的果實/好像正在呼喊你的名字”;“如果我的心靈被劃破/我將站在風中/等待風把我吹進你遙遠的生命”……這些詩句,似乎在情感的雨水中浸泡過,一滴一滴的傷感正從詩人的臉頰上滑落。具有張力,但又具有本能的克制。

詩可以寫大情大愛,也可以寫一己之情,《如果我站在你的窗口》是作者情感的有效表達,也是作者對純情詩寫作的積極探索和成功嘗試。

—— 唐曉渡


這是一組表達失望的詩篇。“如果”是不肯定的,很像是一種假設。但那種尋求和等待卻很真實:碎了一地的時光,無法收拾;破了一身的歲月,無法縫補;散了一地的記憶,又怎么拼湊?她很準確地傳達了此時置身“窗口”的困頓和疑惑。這可能是失戀之后的心情。詩作者很純熟地用這種不肯定的遣詞造句來傳達她內心的寂寞:“我讀你在千里之外”,“訴說著誰也聽不懂的九月”。情感綿密細致,總有一種言之不盡的纏綿。

—— 謝  冕


《我如果站在你的窗口》是一組抒情之詩,但如此綿延不絕,就讓人刮目相看,蠱惑、等待、傷害、謊言、放逐、掩飾……愛情中的種種,都被表達得淋漓盡致,觸動心靈。

—— 李少君


正如題目《我如果站在你的窗口》所表明的,張云霞的詩都預設了第二人稱“你”作為抒情對象和理想讀者,你既是苦思的戀人,也是心靈鏡像,這決定了其作品濃郁的抒情風格,但好處在于,作者提煉且升華了她的情愫,使之上升至經驗層面,并因此而顯現了豐富性與成熟氣質。從詩作的結構和語言看,作者追求形式與辭藻之美,且帶著苦戀者的纖弱與哀愁,因而富有個性魅力。

—— 張清華 

三等獎

作者:李國興

學校:河北傳媒學院

作品:《少年:未完成的主體敘事》(8首)


“少年中國”曾是梁啟超的“中國夢”;但“少年”作為一個詩歌主題,一種可能的“主體敘事”,對中國新詩來說,卻迄未得到起碼的拓展,以至乏善可陳。就此而言,這組詩不失為一次踏勘式的嘗試。這組詩既不離表現閾限的節制,又具有開放的全景意味;其中作為“主體敘事”的少年心事不但被概括、提煉為一系列契合其敘事主體,且具有標識性的場景和瞬間,而且少有痕跡地游走、跌宕于豐茂繁盛和貧乏抽象之間,故作老成和青澀難掩之間,豪氣十足和不識深淺之間,直取要害和同義反復之間,酣暢淋漓和欲說還休之間,如此等等。而混合著青春沖動和沉靜冥思的節奏表明,它乃是一組告別后的返顧之作,其肌理的豐富、活力的飽滿程度,值得我們對作者有進一步的期待。

—— 唐曉渡


《少年:未完成的主體敘事》這組詩的可貴之處在于,詩人敢于直面青春的晦暗之處,敢于直視青春之歌中被壓抑的少年情緒的王國。這里,也許沒有人們習慣看到的積極的東西,但有生命的真實——哪怕看上去是有點彎曲的。盡管年輕,詩人卻做到了這一點:深入他自己的生命意識深處,將涌動的情感用結實的語言重新排列成一種精神的秩序。

——臧   


詩中的少年不喜抒情,內心積憤。他不會煮飯、燒水,很像是生活的局外人。他不似他的同齡人,不在深夜寫詩。他要把沉默“進行到底”。這確實像是表達少年心事的詩。有一種屬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們的內心的真實感。語言決絕、犀利,頗為傳神。

—— 謝  冕


三等獎

作者:張浩浩

學校:平頂山學院

作品:《雨珠跳動的黃昏》(10首)


聽到這樣的表白:“那片具體的玫瑰,你可以/不必奔忙于吐蕊,我可以給你一個/身體的床……”,人們很難不被詩人的語調所吸引。張浩浩的詩,在語調的把握上,確實顯現出了一種罕見的老道,盡管不太穩定,但詩人發揮好的時候,卻是魅力十足。這樣的語調將人對事物的體察帶向了一種生命自身的覺悟。

—— 臧  棣


孤獨是個體生命永恒的處境,也是詩人反復歌吟的母題;唯因如此,要能達成“出新”,殊為不易。這里尤其沒有什么“作詩法”的訣竅可言——除了能于一把抓住主、客剎那交融的內在真實,并據此營造被其照亮的或蒼茫或凄迷的特定情境。作者對此應該是深有心得吧,否則又怎能寫出“緘默卻卡不緊喉嚨/ 讓我咳出來一段相思”或“我一個人在暗處垂淚/ 萬物替我們守口如瓶”這樣動人心魄的詩句?

—— 唐曉渡 

三等獎

作者:劉祖新

學校:閩江學院

作品:《人間》(5首)

《傳說》是一首呼吁保護自然生態的詩。作者沒有正面地講道理,而是從一個傳說談起:“老家的南山上/上歲數的人說/有狼”。這似乎是個遙遠傳說的開端,正當讀者要側耳傾聽的時候,作者卻把筆墨宕開,寫到了現實中的南山:沒有了狼的蹤跡,只見到在山上覓草的羊群和漫山遍野的羊糞蛋,以及不再為亡羊補牢而發愁的牧羊人。           

詩的表達是在表現自我與隱藏自我之間。詩人既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但又不直接把它說出,而是透過事件、傳說或意象組合暗示出來。這首詩正是通過傳說中的南山與現實中的南山的對比,表達了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強烈憂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吳思敬 

三等獎

作者:劉西溪

學校:北部灣大學

作品:《找路》(8首)

懷疑與朝氣在青春的感覺中一直是一對充滿激烈內在糾葛的難題。劉西溪這組詩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將青春的朝氣用于人生的反思,作為詩人他不走捷徑,直面青春經驗中的種種問題,但骨子里,哪怕再多的灰色地帶,也攔不住他堅信自己能憑借詩的智慧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是的,詩是一種尋找。他的寫作驗證了這一點。

—— 臧  棣

三等獎

作者:  

學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作品:《青島紀行》

旅行中的所見所感,是入詩的常見形式,旅行本身就是對境遇的敏感,對生命或事物倫理的思索。該詩作從旅行中見平素所未見,發自然與世相背后之所蘊藉,構思饒有趣味,言近而意遠,輕松并快樂。用詞如同簡筆畫,顯示出活潑的生氣。

—— 張清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