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評譚品讀

李其文《海色映天》:遠方,因詩而駐于心間

核心提示:《海色映天》,是有關陵水的一部詩集。一個邊遠之地,一個小縣城,隨詩來到我們眼前,走進我們心中。詩人來到陵水遇見了另一個自己,遇見了隱于靈魂深處的詩,并被陵水的詩意所浸染。這不是習以為常的山水詩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理詩,而是關乎心靈和家園


《海色映天》,是有關陵水的一部詩集。一個邊遠之地,一個小縣城,隨詩來到我們眼前,走進我們心中。詩人來到陵水遇見了另一個自己,遇見了隱于靈魂深處的詩,并被陵水的詩意所浸染。這不是習以為常的山水詩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理詩,而是關乎心靈和家園的精神圖景。作為詩現場的陵水,引導詩人進入日常生活里的詩性遠方,鋪展詩與生活的奇妙而又俗常的相處。也正因為如此,許多著名詩人心甘情愿地為陵水歌詠。不再是命題作詩,而是任由心緒洶涌,踏浪吟哦。不同審美追求、話語體系和情感語境的詩人,竟不約而同地聚焦陵水的“海洋文化”,感受“生態之美”、品“家園之境”。詩與遠方,在陵水得到共時性的完美呈現。更為重要的是,詩的品質因陵水而得到提升,為我們書寫當生活、言說地域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路標。

《海色映天》,是海洋之詩。陵水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的東南部。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大海,是風景,也是生活的依靠。游客看海,勞作的當地人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詩人漫步于大海生活和風景的雙重屬性之中,情感在不斷地變換,但海浪一直在眼前,濤聲陣陣入耳。正如游客到陵水必看海,詩人寫陵水必有海。海在詩里,有具象的質感,也有波浪之上的歲月回響。李其文的《漁排之上》,直寫漁民生活,是一幅畫,也是生活的片斷,更是一種生活的濃縮。張執浩《為疍家漁排而作》,“一個男孩坐在艙內/燈火在他頭頂搖晃/一個女孩托著腮幫看月亮/海水暗涌著/浪花死去活來”,是生活的樸實寫照,也是夢想的美好閃現。李少君的《海之傳說》,因大海的博大和自在,讓人有渺小和流浪的憂傷。符力的《大海幫我們記住》,則把大海當作了時光之器和存儲記憶之地。熊炎的《大海是我走丟的故鄉》,一語道破大海之于人生的意義。他們把大海還原為生存之物,感受其無私的奉獻和遼闊的大愛。他們將大海作為心靈之鏡,注視自我的人生,傾聽暗藏的自言自語。面對大海,詩人之心騷動的同時,漸漸明晰起來,詞語如浪花一樣潔白而輕靈,而情感和思想走向大海的深邃。從生活到風景,從物象到意象,他們在現實和夢想的交疊地建構樸素與神奇、寫實與想象的大海情境。

《海色映天》,是生態之詩。從四面八方而來的詩人,都為陵水自然大美的山水和干凈清潔的環境所折服。在這部詩集時,近百位詩人的詩作都具極美感力。陵水撲面而來的本真之美,蕩滌了詩人的心魂和詩句。幾乎每位詩人都以寫真式的手法提及陵水原生態的和諧,并以此結構和點化詩作。以純凈觀照純凈,以自然之意滋養詩歌之韻。我們能明顯感覺到詩人來到陵水,寫下陵水,詩風變了,詩的外在面貌和內在審美,與陵水的生態風范和人文情懷達到了令人感動的同構。常常是,詩人在忠實地寫真,意境卻不由自主地生發。生活之景,就這樣在一個轉身間成為藝術之象。一般的地理詩和抒情詩,多是以獨特的景觀和瞬間的情緒為詩性爆發點,注重“我”與“他”的對視和交流。“陵水”之詩則不同,詩人在生態之外,又在生態之中,融入陵水的天地之間。有與無同在,“我”與“物”共生一體。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更有“我”成為大自然一份子的自得。“在分界洲島。天空的情書正在撩撥海水的這張薄紙,我是字落在紙上的動靜。帶著體溫的動靜。像是一朵南方的茉莉。”(龔學敏《在分界洲島》)這樣的互動,在虛實之間顯現意味。“就在那一刻,碎銀般的無邊山丘/成為我的肉體”(李元勝《吊羅山記》)詩人特別的心緒色調,早已是大自然生態里的原生性呼吸。這時候“天地境界”其實已經失去意義,一切都在生態的共同生命體之中,平和且親近。

《海色映天》,是家園之詩。胡弦的《和江非在海邊抽煙》中,海是海,也不再是海,而是久違的故鄉。“我們抽煙,滯留在出發的地方,像被遺棄者摸索身上的火柴。海灘,也許是孩童們歡笑聲的產物。……我們就要抽盡各自煙卷里那中年的沉默。”北京的師力斌、東北的桑克、山東的藍野、甘南高原的阿信、蜀中遂州的胡亮、廣西南寧的陸輝艷,等等,本詩集里的詩人來自四面八方,擁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生經歷。《海色映天》的副標題為“詩詠陵水作品精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詩人詠陵水,還不如說陵水為詩人提供了回歸自我的時空。通讀《海色映天》,有一個印象相當特別,詩人來到陵水抒情,都把陵水當作了現實和夢里共處一身的家園。這現象很有意思。我們尊重詩人處理不同素材和題材的能力,但內在精神的共通,似乎與詩人的才能關系不大,而應是陵水的魅力所致。陵水的人間煙火味濃郁而真切,平凡之極后的純美,或許不在我們日常生活里,但一定蟄伏于我們的心田。這不是鄉愁式的寫作,而是詩人回到家園后的平實心跳。詩和遠方,在家園般的陵水,詩人們共同完成了對于陵水的精神營建,也發現了生活之詩的更多可能。

《海色映天》,之于詩人書寫現實,尤其是采風式的寫作,有著諸多的參考價值。所有的生活,所有的景象,都可化入詩行。然而,只有聽到人與物同行的腳步,并深情而審美地表達,才有可能成為好詩。在這一意義上而言,《海色映天》是陵水與詩人的一次情投意合的相遇。



(《海色映天》,李其文主編,南方出版社,20205月)


原載《中國藝術報》2020720日三版



北喬, 江蘇東臺人,作家、文學評論家、詩人。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曾從軍25年,立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從事10年攝影后,1996年初漸轉向散文小說創作、文學批評和美術批評。著有文學評論專著《約會小說》、長篇小說《當兵》、詩集《臨潭的潭》和系列散文《營區詞語》等12部。曾獲第十屆解放軍文藝大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