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文學原創

回望石頭河水庫

核心提示:斗轉星移,時光飛逝,離開石頭河水庫已經35個年頭了。 1972年8月,我被派去參加修建石頭河水庫,這一去就是八年,八年水庫勞動,記憶里猶如一曲亢奮的歲月之歌。 石頭河是渭河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于秦嶺北麓太白山區,自南向北流經太白、岐山、眉縣、從斜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離開石頭河水庫已經35個年頭了。

19728月,我被派去參加修建石頭河水庫,一去就是八年,八年水庫勞動,記憶里猶如一曲亢奮的歲月之歌。

石頭河是渭河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于秦嶺北麓太白山區,自南向北流經太白、岐山、眉縣、從斜關出后流入渭河。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以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方針、全民大興水利的形勢下,省革命委員會調了上萬人馬,在秦嶺腳下的斜欲關石頭河兩岸安營扎寨,要在這里攔河筑壩、人工造湖。石頭河、石頭多,千年萬載沒奈何,今日水大軍來,要把河水庫中鎖那時的斜欲關口,如似小城鎮,車水馬龍,盛況空前,除了駐扎著省水電工程局4名工人外,還有來自岐山、眉縣、武功、興平、咸陽、涇陽六縣萬余名民工,工地實行軍事化管理,民工以縣為團,公社為營,下設連、排、班,工人也是軍事編制。最高領導機關是“陜西省石頭河水利工程領導小組指揮部,生活區距工地三華里,當嘹亮的上班號聲響過,密密麻麻的人群夾雜著推土機裝載車挖掘機、鏟運機……,潮水般的從生活區涌向大壩工地。

 

 

 

個年代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的浪潮席卷全國,石頭河水庫工地同樣處在一個大學大批促大干熱潮之中,工地上的批會、誓師動員會、競賽評比會形式多樣大會小會接連不斷,生產再忙,每周晚上政治學習從未間斷,毛澤東選集五卷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通讀的。工地實行全天24小時三班,八年里從來沒有因雨天或過節日停過一天工。1976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三位偉人先后逝世的悼念活動,都是加班加點搞的。每年春節正是公歷的一生產實現開門紅的時節大家必須堅守生產崗位,在工地過一個革命化春節當時工地上各級干部作風普遍很扎實,同工人、民工實行三同生產三班倒、班班見領導,當年總指揮胡棣、王耿界等高層領導,都被工人、民工所認識。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民工住的是清一色簡易草房,睡的是用木椽支起來的床上面鋪著厚厚的稻草,每頓飯定額半斤糧,每天一斤五兩,還得粗細各半搭配,忍饑挨餓是常事。工人干的大部分是機械操作、測量、化驗類技術性活路,民工干的是土石方挖掘,洞子開挖、砼澆筑等粗活、笨重活。雖然當時勞動辛苦、生活艱辛,但士氣旺盛精神飽滿,總覺得修建水庫意義重大,自己從事的工作是一項改造山河、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能為參加這巨大水利工程感到光榮和自豪。那時候每年回家也只有兩三次每次最長休假也不過六七天。當時工地上流傳一段歌謠至今記憶猶新,我到石河來參戰,一顆紅心斗地天。我隨大壩一起長,大壩不起我不還

 

 

  我初到水庫工地,干的是東壩間削坡工程,安全繩將人吊在半山腰,掄起大鐵錘,打眼放炮,三九寒天大雪紛飛,風沙裹著雪花,吹的人眼睛睜不開,被鉆機震抖滿是血口子的手用膠布纏了又纏。在排長的帶領下,我很快便適應了。不怕石頭硬,不怕任務重,一心只盼著完成任務。“我是一個風槍兵,開山劈石風塵中,身披銀鎧迎瑞雪,奮起鐵臂斬石河”這就是戰天斗地的豪情壯志。

大干苦干拼命干,比拼趕超做貢獻。那個年月工地上的勞動競賽是常態化的群眾運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賽出了水利大軍你追我趕的精氣神,賽出了干勁,賽出了速度。有一次我們兵團接受了指揮部下達的水庫上游火燒灘房建工程,由于時間要求緊,任務重,兵團組織了競賽,各營之間發起了挑戰,提出了“力出盡、汗流干,決不讓任務晚半天”的口號。信心勝于黃金,大家斗志旺盛、群情激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搶晴天,戰雨天,克服種種困難,中午工地一擔飯,下午天黑才下班,加班加點,你追我趕,誰也不甘落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經濟的材料,硬是在荒山角下,亂石灘上建起了一排排住房。一個月的房建任務提前3天完成,受到了指揮部嘉獎。

 

躍進的年代,火熱的工地。年年月月工地上到處是一派積極爭先、大干了再大干的熱氣騰騰景象,指揮部發出的號令一個接著一個,一場會戰剛剛結束,另一個會戰的進軍號接著又吹響了,壩基灌漿,開鑿輸水洞、泄洪洞、開挖溢洪道、基坑砼澆筑、西壩段回填、環形道路施工、修建篩分樓料場……一項工程的終點,就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1976年初,指揮部運籌帷幄做出了當年截流決定,這一決定即刻成了工地上奮戰的總目標,“急截流、想截流、千方百計為截流”的口號像似出征的戰鼓催人奮進,撞擊著每一個人的心扉,為了按期截流,數月里競賽不息會戰不斷記得我所在營承擔洞子開挖任務,大家手握風鉆,精神抖擻的奮戰在洞子里,三頓飯吃在洞里,常常炮聲剛過,硝煙未散,就入洞內,搬石拉渣。在導流洞明涵工地土石方施工的興平兵團冉莊、趙村、店張民工營,不怕疲勞、連續生產,沒有機械硬是靠人抬肩扛趕進度。眉縣兵團青化橫渠營和我營在導流洞混凝土澆筑,為了按時完成任務,原先兩個人拉一輛架子車供生料,后來變為一人拉一輛,人員減少了,每輛車任務量卻不變,憑的是拉的多、跑的快。筋掙斷、眼熬爛,24小時連軸轉,誓為截流多貢獻,那些日子里,加班加點是經常的,有一次下游河灘裝料場地上的3號電鏟被水包圍,直接影響大壩上料,我營和其他兄弟單位晚上調去搶險,一連干了十個小時沒有休息,第二天便恢復了生產,其間外單位一位同志不幸意外觸電身亡,獻身了水利事業

1976926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天要截流了,工地上彩旗獵獵紅旗招展、機車轟鳴、群情振奮會戰現場樹立著一幅幅大型標語,上面寫著“打好截流這一仗,以實際行動悼念毛主席”“抓理論學習,促工程建設”,上午11時,截流開始,只見上百輛大型自卸車,來往如梭,把一車車石料倒進圍堰龍,幾十臺推土機,轟轟隆隆,把砂石推向龍,上人沖到導流渠口,扒開了土石,把河水引導流洞。半小時之后圍堰合龍了,截流成功,人們歡喜雀躍,整個現場頓時沸騰起來了之后,指揮部召開了聲勢浩大的慶功大會,省革命委員會發來了賀電你們取得了截流的勝利,這是繼承毛主席的遺志,以階級斗爭為綱,廣大水電戰土戰天斗地共同努力的結果……”

 

 

勝利截流以后,大壩上料日夜不停,接著水庫工程又面臨著奮戰大壩720高程,確保攔洪的宏偉目標,為了大壩安全渡汛,指揮部又多次組織了攔洪大會戰,建庫大軍不知眠,晝夜苦戰大壩間;生產任務超額完,要把洪水踩腳下那個時期整個工地想著高程、叫著高程、干著高程。挖、裝、運、卸、碾大壩一條龍生產日夜不停,大型電鏟(挖掘機)與大型自卸載重工程車緊密配合,為大壩源源不斷地運送沙石,大吊車、平板式汽車為起吊轉運設備穿梭奔忙,洞開挖運渣的扒渣機,電動礦石車時出時進,從不歇息,沙石篩分樓工地上老是燈火通明,晝夜作,長虹似的皮帶運輸機穿山越嶺給大壩運送著土方,其場面熱火朝天、雄偉壯觀,新的生產記錄不斷出現,大壩上石、上土和上反濾料創下了17350m3的日記錄,整個工地爭時間搶速度,19784月,拿下了“760”高程,攔洪全面勝利告捷。在這期間,我所在營先后承擔過防滲井開挖和回填,泄洪洞混凝土澆筑,生產反濾料等多項工程,由于學習抓得緊,全營齊心協力善打硬仗,任務完成得出色1979年終被指揮部評大寨式單位到了1980年隨著導流洞封堵兩洞兩塔相繼建成,水庫下閘蓄水,修建了一個年代的壩高114米,庫容1.47億立方的水庫工程宣告結束,民工撤營返回家鄉,省水電工程局轉戰異地。臨走時候看到營房門前黑板上那首《腳印》詩歌踩著曙光送月光,縮短黃昏與早晨,雨中腳印亮閃閃,冰上腳印汗水浸,腳印壘起聳天壩,高高站著創業人我的心情怎么也不是滋味

2009103日,秋雨中我回到了石頭河水庫,站在大壩頂上,著周邊熟悉的溫家山、雙家山、八米源、群山環抱著水庫,綠水清波不到盡頭。畢竟把八年青春揮灑在了這兒,此時此刻辛酸和自豪一起涌向心頭,那八年中工地上的人走了一撥又一撥,換了一茬又一茬,中途自己也曾猶豫過,由于家庭出身的緣故,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到底。作為當年大壩的主人雖然沒有學到太多的知識,但卻在勞動中磨礪出了剛毅和頑強,積累了忠厚和老實,這對自己來說,實在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為以后在民營企業里打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文曾在省市水利、石頭河管理局網站及一些地方刊物上發表過。                           

 

                               

                        劉建奇 200912

 

                                

   劉建奇,陜西武功人,中共黨員,市、縣作協會員。長期在民營企業工作,公司副總經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