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運會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古長安大西安舉行,提起絲綢之路,我不免想起西漢時期的蘇武,他是絲綢之路重要的開拓者之一。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指中國古代與西亞、歐洲及北非各國進行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的陸上通道,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早期開拓者主要有兩個重要人物,一是張騫,二是蘇武。一提到蘇武,人們都知道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其實,他也是杰出的外交家和絲綢之路開拓者之一。蘇武在外交和絲綢之路開拓發展方面的功績,為什么鮮為人知?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蘇武愛國主義事跡和精神遠大于他在外交和絲綢之路開拓方面的功績。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匈奴單于呴犁湖死了,新單于且鞮侯剛剛即位,勢弱,怕大漢國乘機報復攻擊他們,遣使求和修好。大漢國與匈奴交戰了幾十年,財力大損,也想與匈奴修好,于是漢武帝派遣蘇武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這一年,蘇武帶著大漢國君臣民眾和平的愿望和貴重的禮品出使匈奴。到了匈奴,匈奴單于且鞮侯只是看重大漢國饋贈的財物,而對兩國修好并無誠意。大漢國使團大失所望,正當蘇武準備率使團返回大漢國時,匈奴發生了一次內亂,牽扯到副使張勝,匈奴以此要挾侮辱大漢國。蘇武為了維護祖國尊嚴和整個使團人員生命安全,先是想以自殺承擔一切責任,被使團人員攔住,再是在匈奴丁靈王衛律侮辱大漢國時,蘇武嚴厲斥責衛律之后,以自刺維護祖國尊嚴。蘇武這種剛烈的愛國行為不但維護了大漢國的尊嚴,而且深深地感動了匈奴丁靈王衛律,他立即撲過去把蘇武緊緊抱住。 雖然衛律及時阻止,但蘇武已經將刀深深地刺進了他自己的胸膛。衛律把奄奄一息的蘇武抱著,傳來醫生,及時進行搶救。好在蘇武命不該絕,竟然活了過來。且鞮侯單于知道蘇武是個難得的人才,用盡陰謀詭計迫使蘇武投降。他先派去最好的醫生給蘇武治傷,每天給蘇武送最好的食物,讓美女伺候蘇武,再是給蘇武許以封其為匈奴諸王和富貴。面對匈奴給予的榮華富貴,蘇武毫不動心,凜然拒絕。且鞮侯單于見物誘不成,便刀逼蘇武投降。他命丁靈王衛律把大漢國使團的人帶到殺場,當面慘殺了這次動亂的主謀者之一虞常,并宣布,投降者免死,不降者殺無赦。當把屠刀指向副使張勝時,這個負責使團安全的武將暗受李廣利指使一路夸耀他如何英勇愛國的東西,竟然第一個跪地投降了匈奴。當劊子手把血淋淋的屠刀架在蘇武脖子上時,蘇武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決不投降。匈奴以刀逼蘇武投降的陰謀又失敗了。丁靈王衛律雖然很憤怒,但他內心對蘇武非常敬佩,力勸蘇武與他締結金蘭之好,同享榮華富貴。蘇武不但拒絕,而且厲聲斥責衛律投敵賣國、數典忘祖卑鄙無恥。面對蘇武如此精忠剛烈,奸詐狡猾的衛律毫無辦法。匈奴單于且鞮侯還不死心,又使出一計,把蘇武關進地牢,絕以食物,稱之為“天決”。蘇武本想一死殉國,但又一想,使命未果,這樣死去不正好合了匈奴單于且鞮侯之陰謀?應該堅持下去,與之抗爭,維護我大漢國尊嚴!當時,天正下大雪,地牢里有飄下的積雪,還有一塊破毛氈。蘇武口渴了,就吃冰雪;餓極了,就撕一片氈毛,放進嘴里咀嚼。氈毛咽不下去,他就著雪水強咽。就這樣吞氈咽雪十天過去了,蘇武還活著。且鞮侯單于很是驚奇,以為蘇武有天神相助,殺不得。但他知道蘇武是個難得的人才,絕不能放蘇武回大漢國。于是,且鞮候單于把蘇武流放到北海,命令北海民眾,不準給蘇武食物,不準與蘇武接近。只是送給蘇武五只公羊,說什么時候這些公羊有了奶水產下羊羔,再釋放蘇武。很顯然,這是要讓蘇武老死北海。
北海,在匈奴西北,是個非常荒涼的地方(位于現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匈奴統治者,把一些重要犯人流放到這里,稱北海是“天牢”,把居住北海的土著人叫做野人。這里的民眾,除了一些土著人和匈奴流放的犯人,還有與蘇武同樣命運的被匈奴統治者流放到這里的一些國家的外交使者。當時,匈奴勢力很強大,經常侵略四鄰的國家,動輒就把一些國家的使者流放到這里。蘇武被流放到北海之前,大漢國有個叫郭吉的使者就曾經被流放到這里不堪冷餓而死去。北海的環境和氣候非常惡劣,一是非常冷,二是沒有食物。為了生存下去,蘇武用石塊壘了個窩棚遮冷,掘鼠取草籽樹葉充饑,終于活了下來,而且整整堅持了十九個年頭。在這十九年中,匈奴幾朝單于,誘降蘇武從未罷手,一是派人長期監視蘇武,二是直接遣使以高官美女一再勸降,但都被蘇武嚴詞拒絕。蘇武雖然身處絕境,但他精忠大漢國之心堅如磐石,每天清晨,他總要站在高處,面向南方的祖國叩拜;每天放羊時,他總是手持大漢使者節杖,不忘記自己的使命。當狐鹿姑當上了匈奴單于時,知道李陵當年在大漢國與蘇武關系很好,親如兄弟,于是,派遣李陵去勸說蘇武投降。
李陵長蘇武六歲,青年時同為郎中侍衛,志趣相投,關系親密,如同親兄弟。蘇武出使匈奴時,李陵還特意趕來相送,并約定與蘇武一同為抗擊匈奴努力。但他在蘇武被羈留匈奴的第二年,在一次與匈奴大軍交戰中,兵敗被俘。最初,李陵雖然被俘,但并未真心投降匈奴。后來,漢武帝誤聽李陵不但真投降了匈奴,而且為匈奴訓練侵略大漢國的勇士,憤怒之下,下旨屠殺了李陵全家。聽到全家人被屠殺的消息,李陵才死心塌地投降了匈奴。李陵來到北海,見到了蘇武,他先以自身的遭遇譴責漢武帝薄待功臣,勸蘇武投降匈奴。在遭到蘇武嚴厲拒絕之后,再直接說出蘇武家的不幸,以親情摧毀蘇武的愛國意志。原來,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與蘇武同朝為官的哥哥蘇嘉、弟弟蘇賢都因坐事而自殺,蘇武的母親也因喪子悲痛過度而亡,蘇武的妻子因為生活所迫改嫁了他人,家庭破敗,子女受苦。聽到家中如此不幸的消息,蘇武雖然很難受,但他精忠大漢國民的心堅貞不渝,決不投降。蘇武十九年被流放匈奴北海,十九年被匈奴刀逼物誘,十九年忠于大漢國民之心堅如磐石,這與當年抗擊匈奴名揚天下的飛將軍李廣的嫡孫英勇無比,而今卻投降了匈奴的李陵相比,更顯得蘇武愛國忠烈的偉大!遺憾的是,蘇武愛國如此偉大,但《史記》在《匈奴列傳》中只有“漢遣中郎將蘇武厚幣賂遺單于”13個字的記載。其所以如此,是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完成《史記》時,蘇武尚未歸漢,生死不明,只能如實寫蘇武出使匈奴的使命而已。而《漢書·蘇武傳》也僅僅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與歸漢的經過,之后的事只字未提。還好,《資治通鑒》不但記有蘇武出使匈奴和歸漢的經過,也載有漢宣帝表彰“宣帝中興”功臣時,蘇武也赫然其中,像畫麒麟閣。《資治通鑒》記載,蘇武歸漢的第二年,由于兒子蘇元卷入了上官杰桑弘羊謀反案被昭帝處斬,蘇武被連坐罷了官。幾年之后,宣帝登基,恢復了蘇武的官職,還封蘇武為關內侯。歷朝歷代,人們對蘇武的愛國故事和精神都非常感動,因此,只注重歌頌蘇武的愛國事跡和精神,忽視了蘇武在外交和開拓絲綢之路的重要貢獻,正因為如此,蘇武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在開拓絲綢之路中的貢獻鮮為人知。
二是張騫通西域在前,蘇武開拓絲綢之路于后。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帶著一百多人的使團,出使西域大月氏。這是漢武帝抗擊匈奴戰略的第一步。漢武帝得知匈奴侵略了大月氏國,把大月氏單于的頭顱做酒器,兩國有深仇大恨。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國,從東西夾擊匈奴,于是遣使去大月氏國。張騫帶著使團途徑匈奴時,被匈奴扣留。匈奴得知張騫是受命出使他們的敵國大月氏,很是氣憤,強迫張騫等人與匈奴女人結了婚,以此羈留張騫等人。這一羈留,就是十年。在匈奴期間,張騫尋機逃到大宛國。張騫說服了大宛國王,大宛國王很愛慕大漢國的財物,派人把張騫送到大月氏。此時的大月氏,已經逃離了原領土,向西征服了大夏國,占有了豐腴的水草,不再愿意回到原來的領土,更不想冒險復仇攻打匈奴。張騫說服不了大月氏國王,只得返歸大漢。半道,又被匈奴扣留住。一年之后,匈奴內亂,張騫才帶著妻兒逃回了大漢。張騫這次出使大月氏,雖然未達到預期目標,但他熟悉了匈奴的地形和有水草的地方。元朔六年,即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命張騫為大將軍衛青帶路,攻入匈奴腹地。這一仗,因為有張騫帶路,取得了空前戰果。也因此,張騫被封博望候。元狩三年,即公元前125年,張騫以衛尉的官職與李廣從右北平出征匈奴,因為張騫與約定的時間遲到了,兵敗本當處以斬首之罪,張騫以博望侯爵位贖命,被貶為庶人。雖然張騫成為庶人,但他熟悉匈奴地理環境,漢武帝依然很看重他。詔去咨詢征伐匈奴之大計。張騫建議,烏孫國原被大夏國侵略,并殺了烏孫王難兜靡,王子昆莫逃到匈奴,在匈奴的幫助下復了國仇。但匈奴以此長期控制著烏孫國,烏孫國王很是反感匈奴。因此張騫建議漢武帝遣使去與烏孫國和好,孤立匈奴,并以烏孫國為中心,說服聯合西域三十六國與匈奴抗衡。漢武帝采納了張騫的建議,封張騫為中郎將出使烏孫國。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使團每人各帶兩匹馬,牛羊駱駝數以萬計,金銀禮品價值幾千億,還帶了許多副使。到了烏孫國后,烏孫王雖然怨恨匈奴,但不敢與強大的匈奴為敵,不明確表態與大漢國聯手攻擊匈奴。盡管烏孫王沒有明確表態,但他貪慕大漢國的富有,也不敢得罪大漢國。張騫于是把帶來的副使,分遣到烏孫國的四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張騫也只得回大漢國。回國一年后,張騫去世了。可喜的是。那些派出去的副使,不但都完成了使命,而且都帶來了這些國家的使者,正式與大漢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由于這些國家與大漢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西域三十六個國家,也先后了解了大漢國,并逐漸與大漢國有了交往。的確,是張騫最早獲取到了西域的信息,是張騫開通了西域,是張騫奠定了絲綢之路堅實的基礎。因此,一提到絲綢之路,人們自然會想到張騫。
其實,三十年后的蘇武,與張騫有著同樣使命與命運。當時,大漢國對匈奴開戰了幾十年,耗盡了幾代皇帝積攢的家底,不得不想盡辦法斂財,如推行賣官鬻爵和以錢財贖罪,官府經營緊俏的鹽鐵生意,與民爭利等措施。很多地方遭災國家無力賑濟,民眾對官府不滿,發生暴動。漢武帝也開始厭倦了對匈奴戰爭,因此,匈奴遣使請求和好,漢武帝也很快派遣蘇武持節去談判兩國修好。如果說,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是漢武帝決心抗擊匈奴戰略的開端,那么蘇武出使匈奴,就是漢武帝征伐匈奴戰爭的尾聲。本來,蘇武出使匈奴修好是兩國走向和平福祉的前奏,因為事遇不測,匈奴單于且鞮侯無誠意,反而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仇恨。蘇武被匈奴單于流放到北海,北海雖然居民很少,但人員成分很復雜,既有土著人,還有匈奴各地逃亡躲避戰亂的人,更有與蘇武一樣被匈奴單于流放到此的他國使者。蘇武初到北海,這里的民眾被匈奴官府威脅,不敢接近蘇武,在蘇武真誠善良行為的感化下,他們同蘇武逐漸接近。蘇武不但了解到這些人的疾苦,而且通過這些人,了解到匈奴各地的民風民俗,還了解到很多國家的國情民俗。蘇武很清楚這些人對戰爭都很反對。其實,那些侵略性的戰爭,并不是國家的民眾發動的,都是一些野心好戰者所為,他們發動了戰爭,驅趕軍民為他們的野心賣命。北海的這些民眾也都是為了躲避戰爭,或者是為了制止戰爭而落難到北海的。蘇武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團結起來,建成了一方樂土。蘇武通過與北海民眾的融合,深深地感受到,天下民眾的命運是相通的,善良的;國際之間,只有修好,才能和平,才能有所發展,人民也才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于是,他接受了北海一位美麗善良姑娘的求婚,并與之有了兒子,他還給北海的兒子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叫“通國”。不難看出,蘇武是希望兒子繼承他的志向,做一個杰出的外交家,與各國修好,做到通使、通關、通貿、通婚、通心。如果說,蘇武在匈奴鋼刀逼降下精忠不渝是強烈的愛國主義,那么,他在北海與各國民眾大融合就是偉大的國際博愛主義。的確,匈奴的北海荒涼無比,是個大煉獄,蘇武在這個大煉獄中不但煉剛了強烈的愛國意志,而且升華到了偉大的國際博愛精神。正因為蘇武有這種偉大的國際博愛精神 ,他才能在北海生活了下來,而且堅持了十九年。他回國之后,被漢昭帝封為典屬國,主管內遷大漢國的少數民族事務,他因為在北海熟知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因而成績顯著。晚年,他輔佐宣帝有功,被封為關內侯,兼做宣帝最敬重的參議老臣。當時,匈奴又在邊關滋事,蘇武建議宣帝嚴懲匈奴好戰者,并推薦當年與自己一同出使匈奴的假吏常惠以光祿大夫的官職出使烏孫國,與烏孫國聯合攻擊匈奴。宣帝采納了蘇武的建議,與烏孫國聯合,六路出兵,東西夾攻。這一仗,匈奴被大漢國強大的攻勢嚇得遠遁了,雖然大漢國正面出擊戰績不豐,但烏孫國在常惠的督戰下,一舉摧毀了匈奴右賢王庭,斬獲匈奴單于季父、嫂、居次、名王、犁于都尉、千將、騎將以下四萬多,馬牛羊駱駝驢七十多萬頭。匈奴吃了大虧,咽不下這口氣,不敢正面攻擊大漢國,這年冬天,去報復烏孫國,適逢天降大雪,匈奴兵被凍得九死一生。鄰國乘機報復匈奴,烏孫國從西,丁零國從北,烏桓國從東,大漢國也分三路大軍從南進攻。匈奴敗了,徹底敗了,敗得很慘,以往那種任意侵略欺辱鄰國的大漠虎狼霸氣不復存在了,之后的幾十年再也無力再也不敢侵略禍害鄰國了。徹底打敗匈奴后,大漢北境鞏固了,金城的羌民反叛,蘇武建議宣帝采納了金城平叛大將軍趙充國“坐勝支解”的戰法,既平了羌亂,懲治了首惡,又保護了廣大羌民,還節約了大量的軍費。平定羌亂之后,宣帝采納了蘇武長治西域的建議,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代替朝廷管理西域36個國家。同時,開通去西域的關貿,鼓勵國內的商家,組織商隊,把內地的絲綢商品運往西域,也鼓勵西域諸國組織商賈來大漢國經商。大漢國內外商客有都護府保駕,西域商道暢通無阻,商客終年往來不絕,駝鈴響聲四季樂耳,西域各國不但通過商貿輕易地得到了他們垂涎已久的大漢國絲綢錦帛商品,而且了解了大漢國文化。大漢國也不但以絲綢錦帛商品換取了西域的特產籽種奇珍異寶,而且以漢文化影響了西域人民,使西域長治久安。蘇武通使、通關、通貿、通婚、通心的國際博愛思想也初步實現了。蘇武在宣帝中興建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正因為如此,宣帝才將他的像畫在麒麟閣。如果說張騫是第一個開通了西域,為絲綢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么完全可以說蘇武在輔佐宣帝中興建設中設置西域都護府,組織內地商家去西域貿易,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就是絲綢之路第二開拓者。蘇武的通使、通關、通貿、通婚、通心的國際博愛外交思想,更是為絲綢之路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蘇武在開拓絲綢之路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的重鎮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至今還有蘇武牧羊山、蘇武廟;寧夏自治區中衛寺口子還有蘇武棲身的石窟、蘇武羊圈石窟和蘇武廟。這些古跡就是人們對蘇武開拓絲綢之路的紀念和贊頌。正因為蘇武的國際博愛外交思想為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才得以健康發展。發展到隋唐,昌盛至極,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絲綢之路,使中國走向了世界,在絲綢之路的異國他鄉,也傳頌著有關蘇武美麗的故事。往日的絲綢之路,很是輝煌。而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就是21世紀世界陸海空絲綢之路經濟建設的復興和發展。這個偉大的世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不僅復燃了古絲綢之路的圣火,更點燃了14億中國人民的強國夢,大國夢,世界人民的幸福夢!在構建21世紀世界絲綢之路強國夢、大國夢的當前,在古絲綢之路起點大西安舉辦“十四屆全運會”的今天,人們也永遠緬懷著張騫、蘇武這兩位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本文參考資料:(1)司馬遷《史記》、(2)班固《漢書·蘇武傳》、(3)司馬光《資治通鑒》、(4)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5)《武功縣志》。
【作者簡介】張俊杰,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人,男,1948年生,共產黨員,退休特級教師,陜西省作協會員,咸陽市詩詞學會副會長,武功縣文物旅游局“李世民文化研究室”主任。已經發表長篇小說《第一才女》、《后稷》、《蘇武忠烈傳》、《追夢》、《李世民傳》、《稷山彩鳳》、《吳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