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文
2019年6月,有朋友對我說,漯河召陵區有個聞名遐邇的王拱璧,一生卓有成效,你成功地創作了幾部發生在漯河民族英雄的歷史小說,如出生臨潁的臺北知府陳星聚、郾城大戰中的岳飛、楊再興。希望也寫部著名歷史人物王拱璧的小說。據我了解,王拱璧是中國同盟會最早會員之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名驍將,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鄉村教育家、進步教授、著名學者、文化人士。現在有關他的資料不少,但對他一生進行系統描寫的歷史小說卻沒有。
我開始也想創作,但年齡不饒人,已經74歲了,身體也不好,所以害怕沒有精力再寫部長篇小說。但要表現王拱璧波瀾壯闊的一生,寫報告文學或短篇不行,必須用長篇小說這種題材才能表現出來,我決定看過有關王拱璧的歷史資料再說。
九十二歲的王拱璧研究會原會長竇克武送我一本《王拱璧文集》和《王拱璧詩詞評注》,耄耋之年的老人也希望我寫一部有關王拱璧的長篇小說。回家后,對兩本書進行了認真閱讀。又花兩年的功夫開始收集有關王拱璧的歷史資料。我想既然他是漯河近現代著名的民主人士,在漯河文史資料里肯定有記載。于是到市政協、宣傳部、統戰部、擋案局、老干部活動中心等部門找資料。在漯河市委、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召陵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支持下,找到許多有關王拱璧的歷史資料,如市政協編纂的十幾本文史資料中有王拱璧的詳細介紹;漯河市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共漯河市委組織部正式出版的《漯河革命故事選》,對王拱璧的有些事跡進行了詳細描繪。檔案局、文史部門等也積極送我編纂的有關漯河歷史的資料,上面都記載了王拱璧的歷史業績。我日以繼夜地翻看了數遍,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己,感到王拱璧的確是個杰出的歷史人物,不僅僅是漯河的、河南的也是全國的甚至是世界的名人,確實值得大書特書。于是產生了寫一部關于王拱璧一生的歷史小說的想法。真正寫起來,談何容易呀,因為有關王拱璧的資料都是干巴巴的歷史資料、理論文章,要變成長篇小說,難如登天。但我有了此想法后,欲罷不能,不樹立起王拱璧栩栩如生的真實形象,感到對不起王拱璧,對不起漯河人民。我要拼上老命樹立起王拱璧的藝術形象。我又到王拱璧的家鄉、他創辦的學校、王拱璧研究會、文史部門、教育部門、宣傳部門、王拱璧的親戚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的高大形象逐漸在我腦海里樹立起來。
我根據有關王拱璧的歷史資料和調查了解得情況,總結了他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創造的十方面的功績。
第一、他在中國第一個成功創辦了新型農村自治鄉村,建立了一個“人人有勞動,家家有地種,貧富有飯吃,男女有權柄”的農村樂園。
第二、他在中國第一個成功創辦、實施“農教合一”鄉村學校——青年公學,堪稱中國鄉村教育的奠基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鄉村教育史》論述中國七大鄉村教育家,將王拱璧先生列為首位。
第三、王拱璧從事教育事業38年期間,相繼創辦了六所民辦學校,先后在十七所大、中學校任教,在河南大學任教達十年之久,擔任縣教育局長期間,對100多所小學進行了“農教合一”實踐,這在中國歷史教育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他是最早的同盟會會員之一,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信仰者和實踐者,兩次參加推翻清政府的黃花崗起義和辛亥武昌起義。他參加了五四運動,參加抵制袁世凱稱帝和簽定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運動。
第五、身為國民黨知名人士,卻積極支持在自己創辦的學校建立共產黨組織,開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進行斗爭,也是熱情把女兒送到延安參加革命的黨外人士。
第六、解放前,他利用自己的國民黨知名人士的身份和地位成功解救出獄即將被殺害或判刑的有名有姓的共產黨員20多名。
第七、他是中國第一個通過著作《東游揮汗錄》把日本靖國神社展覽館,陳列的日本帝國主義在甲午戰爭,侵占臺灣、青島時搶劫的大量贓物,暴露于國人,引起舉國譴責,掀起愛國風潮。
第八、他積極消除了日本在上海設立的愚弄麻醉中國人“東方”“共同”兩大通訊社及操縱中國各大城市十多家報刊,二十多家日文英文報刊的影響。
第九、他是獲中國共產黨省部級領導題詞贊揚較多的民主愛國人士。河南省原領導吳芝圃、徐光春、王全書、張樹德、胡廷積、邵文杰、張柏園等先后為他題詞贊揚,稱他是共產黨的可靠朋友。
第十、為了踏踏實實搞好新村自治和新型鄉村學校,他曾經兩次拒絕國民黨組織邀請他就職高官,一次是請他到北京教育部門就職,一次是馮玉祥請他到河南省府主持教育部門工作。解放后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省圖書館擔任領導職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去世后不僅把所有遺產獻給國家,骨灰灑在學校土地上,至今沒有留下一寸墓碑和墓地。
通過學習,我發現,王拱璧不僅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近代愛國青年的先驅,近現代鄉村教育的先驅,中國鄉村建設的先驅。還是共產黨最真誠的諍友,最可信賴的同路人。他的一生與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實現中華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了一生。應該對他大書特書,不僅讓河南人民知道他豐功偉績,而且應該讓全國人民知道。紀念他、宣傳他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全國人民記住他,而是讓后來者尤其是年輕人學習他德高為師,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鞠躬盡瘁的愛國精神,躬身踐履的實干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用八個字概括即:愛國 實干 創新 奉獻。
確定了主題思想后,從2019年開始我就開始著筆起草提綱,構劃小說的輪廓(我是邊收集資料邊寫作),首先根據查到的資料,想象王拱璧是個怎樣的人、如何通過故事樹立他的光輝形象。樹立形象不是靠說教、不是靠簡單的羅列事實,而是靠故事情節,靠王拱璧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我從來沒有見過王拱璧,但通過他的事跡,可以想象他是怎樣一個人,他的所作所為應該怎么樣。當他在處理某件事時,是怎樣想的,怎么說的,如何行動的。他的高大形象在我的眼前逐漸活了起來。王拱璧是個真實歷史人物,不能亂虛構。我在查找歷史資料時每發現他確實做過的某一件事,就在調查了解得的基礎上對這件事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構思,即當時的前因后果發展過程應該怎樣,只有這樣才符合王拱璧的思想、性格。當然在寫這件事時,情節要精彩絕倫,又要實事求是。
一年多的時間,我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方斗之室,沉浸在王拱璧的故事中,有時一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甚至夜里醒來突發靈感,就趕緊起來用筆記下。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創作,忘記了自己已是古稀老人。直到2021年7月,我拿出了初稿,分別給市、區宣傳部、文聯、青年鎮、青年中學、市、區教育局和王拱璧研究會的部分成員,征求意見。獲得漯河市、召陵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青年中學與我舉行了幾次座談會,提供了王拱璧辦學情況,青年鎮介紹了新村自治情況。學校老師們還逐字逐句的幫助修改。不少專家和文人陸續送來資料,如實驗高中副書記張滿有帶著召陵劇本作家劉豐杰和為收集王拱璧資料做出貢獻的李保產到家造訪,介紹了王拱璧的情況。張滿有送我一本西華出版的《王崗烽火》做參考:并發給我電子版的大河報關于王拱璧的報道;劉豐杰送來一本《劉豐杰原創劇本選》,里面寫了不少王拱璧的真實歷史故事,我選擇了部分情節補充了小說的故事內容;李保產送來一本《歷史記憶中的召陵》召陵叢書,我進一步對照核對和充實了原來引用的其它文史書上有關王拱璧的歷史資料,對王拱璧自己創造的業績更加清楚明晰;在王拱璧創辦的學校上過學的趙寶山老師送我有關王拱璧珍貴的照片、資料和報道王拱壁的大河報珍藏版以及紀念王拱壁100周年的小冊子;中原詩書畫聯誼會主席朱慶華老師和趙寶山老師不顧天氣酷熱,還親自陪我去王拱璧的家鄉、學校、紀念館等走訪調查,張滿有為了宣傳樹立王拱璧的形象,更是不留余力地跑前跑后幫助宣傳協調……不再一一陳述。在小說名稱修改過程中,河南大學學子朱慶華反復琢磨,提出了小說名稱應反映王拱璧在教育崗位上為報國做出的貢獻,起名《風雨杏壇路》比較合適。經考慮,我采納了此書名。張滿有提出小說的每一章要有個醒目的標題,便于讀者閱讀,我也認真采納。漯河市人大副主任焦紅艷因為在王拱璧家鄉住隊,體會較深,不辭辛苦,為小說寫了序言。同行、專家和領導的支持使我獲益匪淺,特表示衷心感謝。
為了精益求精,我接連修改七遍后,方發給河南文藝出版社,得到出版社領導和編輯的大力支持。大家的共同心愿是通過這部小說,把王拱璧打造成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的永不褪色的名片。可以說小說的出版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努力,更是大家齊心協力,不遺余力幫助的結果。為此寫篇后記,說明真相。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