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文(山東)
玲瓏剔透 真切感人
——青島作家孫延明的兒歌和散文鑒賞
優秀文學作品往往會給人以強烈的美感。青島作家孫延明的兒歌(含兒童歌詞)和散文,都能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真切的藝術描寫,顯示出藝術美的特色,以美的力量感染著讀者。
玲瓏剔透富有音樂美的兒歌
我覺得優秀的兒童詩(包括兒歌),就像茫茫夜空中一顆顆閃亮的星星,令人驚喜、令人振奮、令人心曠神怡。尤其令少兒讀者向往,引起他們美好的想象和共鳴。甚至到耄耋之年也會記憶猶新。孫延明創作的一些兒歌佳作,像《夏天來到了》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雷公公,把鼓敲:
“轟隆!轟隆!轟隆!”
小知了,樹上叫:
“知了!知了!知了!”
小青蛙,唱起歌:
“咕兒呱!咕兒呱!”
噢,夏天來到了,
夏天來到了。
這首兒歌,既顯示了藝術美的特質,又凸顯了兒歌特有的藝術魅力。一、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觀感。兒童認識事物和觀察事物,總是直觀的、形象的。這首兒歌就是用兒童的視角真切的感受表達的。并且在自然美與兒童心靈之間架起了一座彩橋。抒發了兒童的詩情,表現了兒童的情趣。二、通過對三個形象、三種聲音和綠樹的描述,將“夏天來到了”表現得活靈活現。“雷公公”、“小知了”、“小青蛙”三個形象,是夏天的象征;“轟隆!轟隆!……”“知了!知了!……”“咕兒呱!咕兒呱!……”三種聲音,又使三個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三、簡潔、自然、瑯瑯上口,易記易唱。全詩只有47個字,仿佛全是從天真活潑的孩子口中自然流淌出來的。可讀性很強,節奏明快,有著美妙的音樂旋律。
所以說,這首兒歌充溢著藝術美和音樂美。“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種材料——也就是聲音、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它賦予藝術創作以一種影響感情和理智意識的形式。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力量,能喚起人對自己創造的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性和理性。”(高爾基語)竊以為,這首兒歌在藝術上就是聲音、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這種藝術力量,能使人感到驚奇。
因為這首兒歌有著高超的藝術力量和音樂美,所以被作曲家黃振平譜曲后廣為傳唱。并在1989年宋慶齡基金會、中國音協等單位主辦的全國優秀少兒歌曲征集評選中獲獎。后被山東音協選入“建國40周年歌曲精粹”;被人民音樂出版社編入全國小學音樂課本;被復旦大學出版社收入《樂理·試唱·練耳》的音樂教材。另外,這首兒歌,經全國著名一級作曲家李嘉評譜曲后,被中央電臺“小喇叭”節目播放。
延明說,每當有人讓我介紹中央電臺“小喇叭”廣播的這首歌詞的創作經過和自己走上兒歌創作之路的體會時,我就會想起50多年前向小學生們做出許諾的那一幕:1962年春,作為師范應屆畢業生,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學做實習教師。一次,給三年級上語文課時,結合課文內容,我給學生們朗讀了自己剛寫好的兒歌《夏天來到了》。沒想到大家都特別喜歡。下課后,同學們高興得把我圍了起來:“孫老師,您寫的兒歌好棒啊!”“孫老師,現在我們都買不到兒歌和兒童歌曲的書,您能給俺寫一本嗎?”望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和祈求的目光,我當場承諾:“今后孫老師一定要給你們寫好多好多優美的兒歌、歌詞。請作曲家譜上曲兒,讓同學們演唱。我的話,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
由此,延明下決心為孩子們寫作品,并特別把創作兒歌、歌詞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離開學生們的那些日子,我一直都在琢磨著為他們寫兒歌、歌詞。很快我寫的《小朋友們做早操》等兩首兒歌,就被嶗山廣播站、《躍進報》和青島電臺采用了。1962年我當兵不久就擔任了駐地小學校外輔導員。這期間,我除利用隊日活動時間給孩子們講黃繼光、劉胡蘭、雷鋒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外,還擠時間為他們寫一點作品。如1965年5月我在《青島日報》上發表了兒歌《長大要當解放軍》之后,根據該校六年級學生學雷鋒的真實故事,又創作、發表了另一首兒歌(歌詞)《樂得小波笑呵呵》”。
這首兒歌的發表,標志著延明的兒歌、歌詞創作,又有了新的發展。說明他更加重視通過對孩子可愛形象的描寫和心理活動的刻畫,來展現其性格特點,從而達到了突出兒歌(歌詞)主題的目的。通過“俺班有個王小波/打球扭傷右腳脖/上學不能走呀/急得淚珠兒落。”大家爭著背他去上學的故事,表現了學生們學雷鋒做好事的高尚情操。尤其是對“王小波”、“張小剛”和“班長李大樂”3個人物形象的描述,使人覺得全班同學爭著背小波的熱情,符合人物性格,非常真實生動。如“張小剛聽說后/主動背他去上學/全班同學看到了/都來爭著背小波/我們班長李大樂/笑嘻嘻的把話說/你們不要搶啊/好事大家做/兩個人分一組喲/咱輪流背小波/同學點頭齊說好/樂得小波笑呵呵”。這樣既表現了孩子們純真的心情,又反映了一個班集體的溫暖。后來,作曲家李嘉評、智樹春發現了這首優秀兒歌(歌詞),又及時為之譜了曲,不久全國十多家音樂報刊和小學生月刊都刊登了這首歌曲,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后,延明仍堅持忙里偷閑,為孩子們寫作。如他創作的深得著名兒歌作家朱晉杰稱許的兒歌(歌詞)《送水來到練兵場》:“小水桶呀,花茶缸/送水來到練兵場/‘解放軍叔叔喝水吧/這嶗山泉水賽蜜糖哇/叔叔握住俺的手/笑呵呵的開了腔’/‘謝謝您呀,小朋友/給俺刀尖加了鋼!’”(載《解放軍歌曲》)。雖然只有59個字,卻既表達了孩子們熱愛解放軍的一片深情,又體現了作者閃光的藝術創新,特別富有音樂感。之后,根據小學、幼兒園缺少適合孩子們說唱的兒歌、歌曲和相關兒童文學作品的實際情況,延明又寫了大量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解放軍和廣大勞動人民,以及講文明懂禮貌、遵紀守法和保護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兒歌、歌詞和童話、故事。
幾十年來,延明已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等29家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選》《365夜知識兒歌》《兒童歌曲精選》《農村新歌》《幼兒新歌舞游戲》等專集和《兒童音樂》《小音樂家》《教育導刊》《中小學音樂教育》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兒童文學作品,其中兒歌、歌詞就達300余首。《夏天來到了》《孝順的小烏鴉》等4首歌,分別獲得國家和省市級獎勵。《浣筆泉》雜志在連續刊登了延明70多首兒歌、歌詞和兒童歌曲的基礎上,又開辟專欄介紹了他的兒童文學創作事跡。青島經濟廣播電臺還以《人物傳真——訪兒童歌曲詞作家孫延明》為題,對他進行了專訪。北京、上海、廈門等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幼兒歌曲盒帶,選用了由他作詞的6首歌。《國旗,國旗,我愛你》等8首歌,被青島和山東電視臺制作的4部音樂電視片選用。《我們從小有志氣》等4首幼兒歌曲,被河南人民出版社選入《幼兒音樂補充教材》。《學前班里真快活》被教育科學出版社編入《幼兒教師用書》。由他作詞的《我們最愛祖國的春天》等兩首歌,被選入青島慶祝建國60周年《優秀歌曲選集》。
上述歌曲像一顆顆星星一樣,“一閃,一閃,亮晶晶”。不僅思想性強,對少年兒童有深遠的教育意義,而且藝術性強,有音樂之美,有大致整齊的詩行,押韻有規則,排比對偶運用得當。有的還巧妙的模擬自然的聲音,有力地表達了兒童的神情和風姿。像《小朋友呀,愛祖國》既有韻律美,又有節奏感:“小溪,小溪,愛江河╱蜜蜂,蜜蜂,愛花朵╱禾苗,禾苗,愛春雨喲╱小朋友呀,愛祖國。”還有《小朋友最愛共產黨》:“歡跳的魚兒愛海洋/盛開的荷花愛池塘/金色的葵花愛陽光呀/小朋友最愛共產黨。”也具有上述特色。毋庸置疑,在當代兒歌創作中,延明的作品是十分可貴的。
真切感人情理并重的散文
延明從小喜歡文學,讀初中和師范時就是校報的主編。1958年他15歲就在報刊上登過兒歌,16歲那年發表了散文處女作《母親》。現任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副會長的延明先生,既是兒童詩作家,又是散文作家。已經出版了4本兒童歌曲集(合作)、3個兒童連環畫腳本、一部山東琴書、兩本散文集和多本散文合集,計200余萬字。他的兒歌和散文已分別入選《中國兒歌大系》《中國散文大系》。并有10多篇散文獲全國文學大獎。其中代表作《陽臺上那盆苦菜花》獲首屆中國當代散文獎;《母親喜歡的玉簪花》獲“中國作家排行榜·優秀作家獎”;《跪乳之恩》獲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母親的諺語》獲中國散文家力作選金獎。另外,《永不凋謝的紅玉蘭》獲《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征文大賽一等獎;《一位軍嫂的美麗人生》獲“作家報杯”全國文學藝術大獎賽特等獎;《榮獲茅盾文學獎的戰友》《拜謁清照園》《爬上門的知了猴》獲中國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并入選《中國散文大系》。2011年12月,《齊魯晚報》還用一個專版選登了延明的散文代表作及其創作經歷。其傳略被收入《中國散文家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等10多部辭書。
長期以來,延明之所以喜歡軍旅作家魏巍的散文,不僅是被其作品的魅力所吸引,而且還因從軍的經歷和緣分所致。首先他當年當兵的單位,是魏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當宣傳科長的老部隊;其次是他創作的經歷與魏巍有相似之處:前期都以寫詩為主(開始延明寫“槍桿詩”,之后側重于兒童詩);后來寫散文時都把濃郁的詩意注入了自己的作品。
延明說,回憶當年在部隊當兵的歲月,我最難忘的是當警衛員時,抗日老英雄侯如秋參謀長對自己的真摯關愛。他見我喜歡寫稿,就抽時間給我講戰爭年代軍報記者冒著槍林彈雨,深入前線部隊采訪的故事;介紹自己在朝鮮前線的防空洞里,堅持寫《志愿軍戰地日記》和接受《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者魏巍采訪的情景。并鼓勵我:“勤讀書,細觀察,常練習,多寫稿。爭取做一個像魏巍那樣的軍旅作家。”
從此,延明牢記首長的教導,以魏巍為榜樣,邁開了散文創作的堅實步伐。
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其他一些作品中,都是用詩人的情懷去尋找、洞察那些動人的人和事的。并在表現這些人和事時,既傾注了濃濃的深情,又運用了詩一樣的語言。所以他的作品才會那樣膾灸人口,引人入勝。
延明的散文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像《陽臺上那盆苦菜花》就是他滿懷深情寫出來的。既表達了對父母、妻子、弟弟、妹妹和兒孫四代人的深情,又表達了對苦菜的深情。并且寫得是那樣精細和動人心弦。如對父親的描寫:“年逾八旬的父親見我們回來了非常高興,扔下一句‘快進屋喝杯茶歇歇吧’,便悄悄挎著小筐子出門了。中午時分,汗流滿面的父親,提著滿滿一小筐葉兒肥大、根須很長的苦菜子回來了。這下我才明白,老人原來是為他愛吃鮮苦菜的兒子兒媳,到野外挖苦菜去了……”。在表達對母親的深情時更為感人:“母親擇苦菜洗苦菜時那雙抖抖擻擻的老手,又總是在眼前晃動”。由此,他想起了童年時代跟著母親挖苦菜時,“她舉著手中的苦菜”講的那些意味深長,令人難忘的話語,和“母親用苦菜做菜蛋、小豆腐給全家人充饑”以及“給二弟過生日時,讓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面條”,而她和父親卻“躲在里屋”吃菜蛋的情景,寫得是那樣情真意切,令人動容。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他又寫道:“為了讓老人留下的這部‘苦菜教科書’能代代相傳,自父母去世后,我更進一步加強了對那盆苦菜的護理。珍愛苦菜花,現在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心里,這盆苦菜花,早已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花兒了。它是一種承載,一份寄托,一份永遠珍藏在心頭的記憶。”“睹物思人,親情綿綿。看到了苦菜花,我仿佛看到了一生勤勞善良,并為兒女們做出了巨大犧牲的二老雙親!”4歲的小孫女雪雪聽爺爺講了苦菜子的故事后說:“爺爺,我也要聽老爺爺、老奶奶的話,吃苦菜,不忘本。”這些感人肺腑的描寫,怎能不打動讀者的心靈!
散文家林非說:“創作成功的標準,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動讀者,當讀者讀到你的文章時,他的心靈能夠顫動。”所以說,以情動人,正是延明散文的第一個特色,并且也是他學習魏巍散文寫作的最成功之處。
自敘心曲,了無雕飾,素來重真摯,新意油然生。這是延明散文的第二個特色。如在《跪乳之恩》一開頭他就寫道:“母親,一個多么偉大且 散發著光彩的稱謂。她是給予我生命,教會我做人,并不斷增強我信心、力量和勇氣的源泉……”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奔流著,抒發了“跪乳之恩”的心曲。他在寫自己13歲到青島上中學臨行前,母親為他做鞋的情景時說:“在我的記憶中,那時一到晚間,手指上戴著黃銅頂針的母親,總是把頭緊貼著如豆的燈光,為我仔細納著鞋底……。她把麻線從鞋底的這邊穿到那邊,又從那邊穿到這邊,并不時地將發澀的針在頭發上蹭一蹭,把麻線抽得哧哧響。一連十幾天,每當我從夢中醒來,總會看到在昏暗的油燈下,盤腿坐在土炕上的母親那忙碌的身影。”這個意境寫得是多么深沉!母親在燈下為孩子“密密縫”的描寫,在古今詩文中常有表現。而對母親一連十幾天在燈下“密密縫”的描寫卻不多見。寫得平實、真切、毫無刻意雕飾,而是心曲的自然流露,于是“新意油然生”。
接著,作者又寫道:“就在我要離開故鄉的前一天,母親將一雙絮了厚厚新棉花的白底黑幫的新棉鞋做成了。另外,母親還用她賣雞蛋換回的便宜布料為我縫制了一套新衣服,做了一雙新布鞋。但是,她自己卻仍然穿著那件已經洗得發白,并且綴滿了補丁的藍色舊大襟褂。”寫到這里,作者引用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寫出了“母親的一顆滾燙的愛心”。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母親不辭勞苦為兒子做新衣新鞋,而自己卻仍然穿著打補丁的衣裳。這種對比的寫法,是作者思想感情潮水的奔放,是自敘的心曲,更是藝術上的創新。正因為如此,這篇散文才深深感動著廣大讀者。青島市不少學校都以此為范文向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像永安路小學還請作者作報告,師生們都被他的事跡和作品感動著。校長張愛琴在讀《跪乳之恩》時,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不禁熱淚盈眶。
延明散文的第三個特色是,善于以環境表現心靈,能夠把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剪輯起來。反映歷史的進程和生活巨變。如在《書房夢想終成真》這篇獲獎散文中,作者以“書房”為線,用蒙太奇手法,把不同時期自己住房的情況作了描述。有紀事、有對比、有聯系、有寫意、有抒情。達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寫作要求。文章開頭就說:“在風景秀麗的貯水山東南坡上的那座紅瓦蓋頂、綠樹環繞的樓房里,有我的三居室住宅。”作者在寫了房屋四周的環境后,又描述了房前不遠處美麗的小魚山、青島山、太平山、觀象山和伏龍山上那高高的氣象大樓,以及青島廣播電視塔的宏偉氣勢。然后,他又從今日的書房寫到自己盼書房盼了幾十年的那難忘的一幕幕……。如從部隊轉業回到青島,由無住房——“暫住在親戚家的吊鋪上”。寫到單位分給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房。后來在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千方百計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情況下,他才住上了能夠設書房的寬敞明亮的新居。
就這樣,通過對不同時期住房情況和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深化改革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作者在剪輯和描繪這一鏡頭時,是以自己愛書、讀書和寫書的情致,去反映每一件事情的。因此整篇散文充溢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和文化底蘊。
延明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山水齋”。因此,墻上掛著全國著名書法家、山東炎黃書畫院副院長、孔子73代孫孔慶河教授題寫的“山水齋”和“常樂書屋”的墨寶。散文家侯修圃和詩人錦河、劉國屏還分別為其撰寫了《山水齋記》《山水齋之歌》《山水齋禮贊》的詩文。另外,作者的回憶,也都與讀書緊密相連:中學時代,他讀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后,就渴望擁有一間自己的書房,并悄悄做起了出書、當作家的夢。自搬進新居后,作者的老伴就竭盡全力圓其“書房夢”。她和孩子為作者買來老板桌、皮轉椅、電腦、打印機、掃描儀之后,又與作者一起,購買了《戰爭與和平》等30余部外國名著和《論語》《紅樓夢》等40多部中國古典名著及《魯迅全集》《巴金作品精選》等一大批現當代經典著作。最后在文章中作者還寫了他在書房里筆耕不輟,出版了不少文學作品的情況。
看起來,愛書、買書、讀書和寫書都是很平常的事,但作者卻懷著深厚的感情,把這幾件事粘結在一起,顯示了讀書的作用和文化的威力及散文創作的技巧。
延明的散文,語言生動,感情真摯,說理、抒情融為一體。如被選入《中國作家大辭典》的散文《母親的諺語》中的“曬谷趁天晴,學習趁年輕”、“有滿屋子金銀,不如有滿肚子學問”、“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煉”等諺語,既有著努力讀書、刻苦磨煉的動人故事,又有著情真意切的抒情描寫。因此,母親的諺語成了“鞭策自己,教育兒孫”使之代代相傳的“諺語教科書”。在《弟媳》一文中,延明滿懷深情,用樸實的文字,細膩地筆觸,描寫了榮獲全省“尊老敬老好兒女標兵”稱號的弟媳于清蓮,5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重病臥床的婆婆,創造了“使老人身上沒起一個褥瘡”的奇跡。讓人感佩,令人動容。
另外,延明的動物、花草散文,也各具特色,饒有情趣。如《爬上門的知了猴》:“隨著夏天的到來,樹林中那些被譽為‘昆蟲音樂家’的個頭大小不一的雄性蟬兒們,不用任何中西樂器伴奏,又分別操著終古不變的腔調,鉚足勁兒,唱起了生命不息的雄渾交響曲:‘吱啦—吱啦—吱啦……’、‘知了—知了—知了…….’、‘文鶯—文鶯—文鶯—哇……’。蟬兒們的這些熱烈而豪放的求偶戀歌,既再現了白居易贊蟬兒叫聲之美的‘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的名句,又讓人感受到了‘蟬叫林逾靜’、‘居高聲自遠’的高雅韻味”。又如《中秋節晚上曇花開》這篇文筆精粹,詩意濃郁的獲獎散文,更是立意新穎,結構巧妙,把曇花描述得活靈活現,楚楚動人:“每朵像用白玉雕琢出來的曇花,在它們極其短暫的生命里程中,都努力讓自己的花兒開得大一些,再大一些。并且在綻放過程中,既不張揚,也不喧嘩;既不需蜂蝶助興,也不要人們的掌聲。而是非常低調,毫不吝惜地將自己一生的沁人心脾的芬芳都奉獻出來,讓人們分享。”“把笑永留人間!”
總之,延明兒歌的玲瓏剔透和散文的真切感人是相輔相成的,充分體現了作品的藝術美。
人生經歷豐富 讀書獲取滋養
青島散文家侯修圃在《讀作家孫延明的獲獎散文》中說:“延明先生創作了不少很有分量的散文,且大都獲得全國大獎。拜讀這些散文,使我激動和震撼。”
延明的散文寫作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首先得益于其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出生在家風淳正的貧苦農民家庭。中學入城讀書,師范畢業從軍。經過野戰部隊的艱苦鍛煉后,長期在政治機關從事組織、宣傳工作。轉業到地方又一直在政府機關供職。他身上既有著17年戎馬生涯鑄就的軍人氣質,又有著20多年政府部門工作的經驗。他的多彩人生經歷,既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基礎,又積累了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其次,得益于勤奮讀書,向文學大家學習。延明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雙眼患白內障十余載,看報紙、查字典需用放大鏡的情況下,他依然做到了持之以恒的讀書,做筆記。從而使寫作不斷獲得了豐富、新鮮的滋養。據我所知,延明屬博覽群書的作家。他不僅經常讀唐宋詩詞和毛澤東、陳毅、艾青、郭小川及著名兒童詩人的詩和兒歌,而且還既讀軍旅作家魏巍、王愿堅的作品,也讀魯迅、茅盾、梁實秋、老舍、孫犁、朱自清、宗璞、葉文玲、鐵凝等人的散文。同時還喜歡研讀葉圣陶及“當代散文三大家”楊朔、劉白羽、秦牧的精品力作。從中吸取了豐富的文學營養和寶貴的寫作技巧。
拜讀延明的各類散文,我覺得既有著著名老作家葉圣陶平易樸實、深刻精粹的特色;又有著老八路作家劉白羽以戰士的眼光觀察生活、擷取題材,作品里洋溢著戰士激情的風格;也有著他認真向秦牧學習,努力將散文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有機結合的特點;還有著魏巍散文的語言親切、富有詩意、情理并重、故事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