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廣東省作協、《文藝報》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鄧一光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24日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鄧凱表示,小說以尋根溯源的考究、去蕪存菁的敏銳廓清了香港保衛戰的歷史脈絡,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風云激蕩,打撈了被歷史煙云所遮蔽的精神財富,具有豐富的文學價值、社會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文學是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心靈史,承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容,反映著最為廣闊的社會現實。希望廣東以重大題材和長篇小說創作為抓手,集中優勢資源力量,進一步推動廣東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書寫、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指出,《人,或所有的士兵》延續了鄧一光一貫的創作風格。小說對香港保衛戰進行了全新的判斷和書寫,將之作為二戰的一部分加以審視,填補了相關題材的書寫空白;以法庭陳述、調查、舉證等多種形式巧妙搭建起作品框架,在非虛構的歷史背景下孕育虛構故事,拓展了虛實的邊界;將視角轉向戰爭中所有的人,充分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仁者愛人”的精神品質,在構建中國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方面做出了探索。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李紅強認為,《人,或所有的士兵》將筆觸深入到人性深處,直面大事件下小人物的生命常態,寫出他們復雜的人性,以科學的精神完成了人文關懷的工作,為“文學是人學”這一命題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穿透時光的魅力。”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秦莉介紹,《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厚重、卓越的優秀作品。接下來,四川人民出版社將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攜手共進,進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合作,為優秀作家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
與會專家認為,《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厚重的戰爭題材作品,也是一部對戰爭進行深度反思的長篇小說。小說將不同文明間的沖突放置在世界史的眼光里,用大量非虛構材料來構筑小說的機體,顯示出作者扎實創作功底和極為廣闊的寫作視野,并通過塑造郁漱石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深刻思考了生命、戰爭、人性、道德、尊嚴與愛等一系列文學書寫中的永恒話題,回應歷史、昭示未來,展示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厚重的思想內涵。
談及自己的文學觀,鄧一光表示:“我時常詢問自己幾個問題:是否能夠在寫作中同時關注到歷史、當下和未來這三個向度?自己的寫作是否能夠承受住時間和文明的審視和批判?我的寫作是否能在更為廣闊的疆域中與世界構成有效的對話關系?”“一部優秀的作品應當能夠充分激起我們內在的豐富情感,引發我們表達和言說的沖動。”(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