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橄欖樹》是華語流行樂壇殿堂級曲目,而電視連續劇《橄欖樹》堪稱對1980年代美好時光的眷戀,對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演繹一曲知青返城的城市戀歌,是一部經典愛情片“山楂樹之戀”的升級版。
以《橄欖樹》優美的旋律貫穿整個電視劇的終始,在時代的流行樂曲中,體味那個相對純真的年代,他們的心酸苦辣,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生活滋味。男女一號的情感,愛情,婚姻都是在一次次響起的《橄欖樹》的樂曲中得以升華。
1980年代的年輕人的青春與愛情,站在今天的立場上來看是一種奢侈與浪費,但是青春的悠閑與自由自在是今天無法比擬的,大把的時間可供揮霍,正式青春的典型意義。馮國棟與穆杉的相遇,相識,相愛,都是在有意無意間建立的,沒有任何物質的考量。神秘感,陌生感,恰恰是他們愿意拋棄彼此熟悉的,探尋不一樣的情感經歷,也許這就是隨后,發軔的不安分的追求的最初動力。
干凈利落,純之又純的故事段落,以黑白方式轉換。故事發展節奏緊湊,演員本色出演,制作得力,時代感強,都是這部電視劇搶眼的地方。
影視劇最為動人的地方,當屬演員塑造的人物性格。這部愛情大戲的人物性格鮮明突出與命運曲折是最大的看點:
(1)老二馮國棟(陳思誠飾):是個不折不扣的 “小混混”,講義氣重感情,在朋友中頗具領袖氣質,再加上不錯的身手、帥氣的外形、桀驁不馴的性格,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少女殺手”。在遇見護士穆杉后,被其清純的氣質和美麗的外表所吸引,由一開始因獵奇而追求到最后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得知穆杉有未婚夫時仍然不顧一切的追求她。 亦正亦邪,在常人眼里,渾身全是毛病,但是劇情一轉,他又變得善良,多情,對愛的無比執著,無比仗義,贏得了觀眾與劇中人物的格外好感。投機君子蘭失敗,是他性格使然,他太想一夜暴富,改變自己的命運,證明自己的能力。
(2)穆杉(劉濤飾),在戲中幾近完美的女神形象,高顏值,文藝范,有著讓馮家與馬家羨慕的知識分子家庭與醫院工作,善良單純,這些都是馮國棟心目中神圣的偶像級女神。熱愛外國文學的她向往自由與美好浪漫的愛情,在遇到“壞小子”為人的不理解,穆杉對愛情、對未來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迷惘,但最終她選擇了聽從內心的渴望,放棄平靜而優渥的生活,投入到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中去。但現實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不能生育,讓她遭到無情的打擊,加上對于秦川對她的刻骨銘心的愛,使她在兩個男人之間搖擺。故事的設計,像一個無停息的時鐘,馮國棟在馬小娟與穆杉之間搖擺,秦川在穆杉與白潔之間搖擺。
(3)老大馮國慶(孫濤飾):暖男不足以包含他的忍讓與擔當,謙讓,讓人有種溫馨的依靠感,他的婚姻與情感,在遇到穆桐之前,一直是被動的,將就的,湊合的,一切都為了弟弟妹妹能夠長大成人,成家立業。這中責任恰恰是當下社會最缺乏的,也是最為可貴的男人的優秀品質。他的愛情與婚姻路,可謂崎嶇有坎坷。年齡大與家庭條件差,成了他的絆腳石。無論他怎么努力,怎么優秀,都不能獲得他想要的愛情。他與穆桐生的孩子,雖然是一絲安慰,更多的是苦澀。
(4)老四馮國強(包貝爾飾),與大哥“馮國棟”素來兄弟情深,凡事以大哥馬首是瞻,在外喜歡打架鬧事,也一直努力追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最終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而進了監獄。老四的命運,有性格因素,也有工作他接觸的人有關,工作的不穩定帶來的。
(5)穆桐(張迪飾),中國1980年代城市版的“郝思嘉”。她性格開朗,漂亮,善良,有主見,但是在愛情與婚姻上,卻表現了明顯的依賴性與實用主義。其行為簡直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追李建設被甩,為進城答應黃斌的婚約條件,隨了陳東升,又不舍棄大馮。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她的主見在社會上只是時時在尋找一種依靠,都是因時因人而搭建著不同的人。她對于婚姻對于物質的追求與理解,恰恰與某些80后的做法,一脈相承。
這個人物的設計,從文化層面,可以看出80后成長的家庭環境與生活的背景。這一切,都是一步步向物質與環境妥協的結果,也許是面積大,這些自覺不自覺成了社會的大流,在全社會的寬容大度和理解中變得合情合理。“只要有錢,有人寵,我甘愿當小。”雖是說給李建設聽的,卻道出了20年后的某些女孩的心聲。
(6)馬小娟(洛葳飾)經過無數次抗爭與掙扎,還是被心愛的男友所拋棄,選擇下海經商重新開始。商場上的心機與精明成就了馬小娟成功的事業,也讓女強人馬小娟失去了原有的單純樸素。她與馮國棟注定是一對克星,成敗似乎都是一種宿怨的必然。她的愛情與婚姻可謂一波三折,正是愛不愛自己的男人的女孩的全部困惑與迷茫,為愛她可以守身如玉,可以自殺殉情,可以要挾父母倒貼嫁妝,可以趁著酒醉懷上心愛的人的孩子,為了保住孩子舍棄一切,這種種表現都是她純真善良的一面,只是她的情感用錯了人。
(7)馮國英(張琳飾)馮家唯一的女孩,上有兩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性格開朗,溫柔、賢惠、略帶些小市民習氣。從小就包攬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務事,她對哥哥弟弟的一切事情都操心不已。她的情感生活簡單,本分不奢望,更多了一些安逸,在隨之而來的經濟大潮下,幾乎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戲從對手中來,好的對手戲,無疑是一部影視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陳思成與劉濤的本色出演,尤其是他們清純的形象,給這部電視劇可視性平添了若干秋色,增加了無限的可能。從這部電視劇中,我們能夠看見他們成長的軌跡。
男女一號,在演繹愛情的波瀾曲折中,時時能夠關照那個時代獨有的思索與行為方式,三十年過去了,在今天看來,仍讓人羨慕,畢竟那時的誘惑與想法相對單純,訴求與掙扎,相對更從愛情本身出發,沒有今天參雜了過多的無厭的物質因素。
其他演員都能在自己角色的規定動作內,隨著劇情的發展,完成一次次的升華。
故事開篇,人物出場,都帶著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緊張刺激,一場突如其來的“向陽叫人開瓢了”,開始了劇中主人公的漸次登場。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透著人物的性格,將故事情節向前推進。
編劇烏蘭那日松與秦曄,對于中國1980年代的生活,有著深刻的體認,人物與生活質地緊密關聯。他們在創作愉悅的同時,為廣大觀眾創造了美好的藝術享受。
1980年代的情感戲,尤其是伴隨始終的流行歌曲《橄欖樹》的,在馮國棟的口琴演奏,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高興時吹,郁悶時也吹。悠揚的旋律,漂浮不定的哀傷,正式國棟與穆杉的樂媒。
人物搭建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四個沒有父母的孩子與周圍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個的網,把劇中人物關系復雜地交集,糾纏在一起。
人物關系的設定,是一部電視劇成敗的關鍵,尤其是情感大戲。這部電視劇主要寫三家子女的情感糾葛問題,婚姻不只是個人之間的事情,也是家庭之間的事情??此棋e亂愛情與婚姻,還有幾個非婚生子,使全劇的戲劇效果明顯,同時對于推動劇情的發展,人物命運的沉浮。
第一層人物關系:
馮家(三男一女),馬家(二女,小娟,小軍),穆家(二女,小杉,小桐);這三家孩子的愛情與婚姻,錯綜復雜,使得故事交叉發展,也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節點。
第二層人物關系:
秦川,趙向陽,李建設,白潔,付曉霞,老蔫,大紅等。雖說是配角,也都演的活靈活現,個性十足。
第三層人物關系:
穆杉的父母,秦川的父母,馬小娟的父母,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生活經歷的人,對于生活,對于子女的愛情與婚姻的觀念;傳統習俗與現實的沖突,子女的情感訴求,變得紛紛擾擾。
家庭背景,家庭條件,文化程度,這些在任何時代都是婚姻首先選擇的重要指標。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等成語的形成,可見一斑。而1980年代,對于中國家庭來說,有著特殊的經歷與震蕩。回城潮,使原本寧靜的生活和原本穩定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錯綜復雜。寧靜的生活一旦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必然如同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痛苦或欣喜的選擇。對與錯,成與敗,得意與沮喪,期許與失落,無論經歷怎樣的情感與心靈的變化,都是成長環境與性格的一種必然選擇,幸與不幸,都是時也運也命也的眾因之果。
門第差異在任何時代都是婚姻一段極為重要的考量,返城高潮,穩定的工作意味著當今的房子車子票子加上高收入。生活習慣,被看成是最直接的差距體現:比如穆杉帶著“蜂王漿”去看秦川的父母,白潔說蜂王漿上火,不如和綠茶,讓穆杉極為尷尬與不自在;還有,秦川讓穆杉在他母親生日時送一條紗巾,可是白潔卻送來一條珍珠項鏈,秦母當場帶上,還把穆杉的禮物揉成一團。這種侮辱,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讓人難以接受,無地自容。
門當戶對,索要彩禮,等等,由此衍生出來的家庭矛盾與親情抗爭,正是那個年代每天都會上演的主題,好在那時還有爭議,還有對錯。而現在,愛情與婚
姻,毫無例外地向著加重彩禮砝碼的一方傾斜。無論是城鄉,這種風氣愈燃愈烈,從劇中,我們能夠看到那個純真年代,對于彩禮的鄙視與妥協。
創作團隊,對生活的提煉,精準的把握,創作熱情,富有朝氣,體現生活的質感,比如:老大結婚,他的未婚妻付曉霞向他要“四大件,三十六條腿,1000元彩禮”,這是那年那月對于奢侈婚姻的一種追求,就像今天房子車子票子一樣都不能少一樣。時代改變,婚姻的形式在變,但婚姻的本質,對財富的追求與向往,沒有改變。這也許就是愛情與婚姻總有那么一點歪七扭八的陰差陽錯。
這部作品的道具可謂韻味獨特,時代特色明顯突出:
老四偷穆杉的“皮革自行車座”,秦川送給穆杉的“紅豆項鏈”,穆杉與國棟相識、相知、相愛時常提到的文學名著《簡愛》,甚至馮小娟第一次戴的“乳罩”,國棟為穆杉照的相片,秦川送給穆杉的彈殼做的橄欖樹,波浪頭,蛤蟆鏡,喇叭褲,等等,不一而足。透過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的具象符號,人物追求與性格被不經意間,凸顯出來了。
在沒有經歷過下鄉的穆杉眼里,國棟他們在鄉下的調皮搗蛋,偷雞摸狗,都被詩意化了。
穆杉問國棟:“你們下鄉都那么苦,為什么講到從前,都是笑話呢?”
國棟回說:“苦中作樂。”
其實,回憶總是伴隨著美好,因為人們對于苦難有著天然的健忘與逃避,這是一種避免傷害的本能。正像騎士能征服貴婦,英雄能抱得美人歸一樣,對于鄉下生活的缺失,使得穆杉對于國棟講述的經歷發生了美妙的轉化,進而變成了喜歡與好感。沒有壓力的愛才是發自內心,合乎人性的真愛,穆杉與馮國棟相處,正是一種天然的吸引。沒有驚天動地的波瀾壯闊,沒有生死離別的考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細水潺潺,沁人心扉。
穆杉在日報副刊上刊發小文,父親的贊許,母親的不屑,國棟的羨慕,都使穆杉在無形中,感受到不一樣的青澀與甜美。成為文藝女青年的是那個時代內涵女生的最顯著的標志。這也是后來,她能夠給秦川整理故事,最終寫出長篇小說《橄欖樹》,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作家。
電視連續劇《橄欖樹》以其本色清純,心底純凈,視覺純美,唱響了1980年代的城市青年的愛情戀歌,甜美青澀,味如橄欖。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