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祝雪俠,女,筆名祝雪,祝瀅,陜西咸陽市武功縣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第七屆全國青創會代表,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學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歷任國際華文作家網總編、武功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武功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秘書長、《作家報》副總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網事業發展部總監。先后在《中國作家》《文藝報》《詩刊》《揚子江詩刊》《詩歌月刊》《綠風》《黃河》《中華英才》《詩林》《海燕》《民主》《山東文學》《中國海洋報》《中國財經報》《中國建材報》《中國詩人》《國門時報》《河南日報》《大河詩刊》《河南日報》《詩歌風賞》《作家報》《楊凌文苑》《有邰文苑》等報刊發表過詩歌、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等近一百萬字。2016年3月參加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錄制。已出版詩集《雪舞花飛》、詩歌合集《文心中國》、主編文學作品集《楚韻南漳》、出版新著《祝雪俠評論集》。
《祝雪俠評論集》全書的簡介:
作家出版社。本書系著名詩人祝雪俠創作的評論集,系她對鐵凝、莫言、何建明、陳忠實、賈平凹、黃亞洲、雷抒雁、石英、王宗仁、李一鳴、張雅文、雷濤、虹云、張慶和、李燕杰、張富英、陳田貴、趙智、李學、臧修臣、任啟發、芳聞等50位知名作家、詩人的作品及人格的一次文學性一梳理,共52篇文章。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對本書的推介語是“以特有的真誠和熱情,去解析一個個文學家的靈魂與人格,是需要能力的。祝雪俠在這個能力上,體現了自己足夠的才華。”另外,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屠岸,北京大學教授謝冕,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鄭伯農,《詩探索》主編、詩歌理論家吳思敬,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等均對本書給予傾情推薦。
--《祝雪俠文學評論集》序
石 英
青年作家、詩人祝雪俠女士在散文、詩歌等方面的創作已為許多專家和讀者所關注。其作品清晰、靈動的風格在不久前舉行的研討會上,已為與會者充分肯定。她正當年富力強,寫作勢頭強勁之際,不言而喻,其文學潛力在今后可期的時日必將得到更大的發揮。然而,她的才力尚不止于此;近來我驚喜地發現,這位女作家在文學評論方面也頗具見地。
說到文學評論,有人認為是“出力不討好”的行當,意思是不像文學創作那樣擁有較多的欣賞者。其實不然,應該說,當下文學評論的景況是相當不盡如人意的,尤其是像樣的,有較高水準的文章并不多見;令人矚目的文學評論家更屬鳳毛麟角。其原因很簡單,真正的文學評論是相當地不易“玩”的。它需要的必備資質和造詣實在是非止一二。從深層上說,文學評論“出力不討好”恰恰隱射出有水平的文學評論不易獲得這一實質性原因。而雪俠女士不避繁難,有志于為之,誠為一種可貴的追求,也是一種難能的責任。
涉足于文學評論,無疑需要較高的文學認知和修養,通俗地講,即我們平常說的文學水平。我們雖然不能簡單地說,評論他人的作品就必須高于其思想與藝術的認知和實踐,但至少是能夠較好地理解其思想內涵和創作實踐的意義。而在這方面,我不能不說雪俠女士無不勝任地對其進行了鞭辟入里的闡發,其思想的明澈,線絡的清晰,不僅對評論對象,即使對讀者也能有所引領與警策。其中如對臧修臣的新作《孝典之歌》和《誠信之歌》的詮釋與闡揚,都是非常到位的。她不僅從歷史意義的角度理解孝道與誠信,更注重挖掘其現實價值。中國夢正能量的體現也與孝道與誠信密切相關。“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處,是人性的光輝與美好”。對此,她“孝心誠信行天下”的高度,可謂一言中的!
再者,雪俠女士評論的眼光是開闊的,關注的作品種類相當寬廣,她評論的作品有詩歌、散文、小說,還有說理性較強的雜文隨筆,更有美術和繪畫作品,等等。我深感她對每一位作者及其作品都是帶著感情進行評價的。我所說的“帶著感情”,不是一味恭維和溢美,而是說她不總是板著表情,冷冰冰地指東道西。真正有效的價值評論,也能使讀者讀出真誠與熱情來。既能幫助作者正確地認識自己,亦可在或大或小的讀者群中產生較為普遍的認識意義。不僅如此,還應保持評論家的獨立見解,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能夠對作家或作品有真知灼見和發現。比如,她對張慶和作品的評論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慶和先生是一位誠實而力求進取的作家和詩人。雪俠女士認真閱讀并提煉出他作品中的真髓,給予實事求是卻又毫不含糊的肯定:“在他的詩歌里,我們能感受到美無處不在。他的詩歌和他的人一樣干凈純美,比礦泉水還要純凈!”此比喻摯切而又新鮮。詩人云:“我在祈祝中念你的名字/每一聲都是劃響的火種/點燃誰其實并無緊要/冥冥中只要你在呼喚”。因此她在文章中推重這位素來不事張揚,但秉其良知為讀者奉獻許多可圈可點的美文和好詩的作家。更為難得的是她持之以恒,不斷上臺階。公正的評價充分地體現了評論家的敏銳眼光和一腔正氣:不以勢力為取舍,唯作品優勢是舉。對照某些評論者,以某種非文學因素而呼嘯從眾趨之若鶩;對思行樸厚木訥如石頭者則冷若冰霜,令人感到不舒服。雪俠女士總是出于良知與責任感施以公正之心,此乃作為評論者之真品格。
還有,就是雪俠女士評論文章的語言風格。我覺得她的評論用語表達上也有變化,大都能夠做到運用自如,而且不乏美感。“作者將自己曾經的苦難和美好,用詩歌的形式展現給讀者,更將過去那些難忘和不能抹去的色彩進行梳理,使之生動活潑,有生命力,有風情萬種和灑滿人間的情懷。雖然作者經歷人生的種種磨難,但她以自己的執著和韌勁迎風雨,阻擋住一切艱難險阻,贏得了心靈花開的春天。”(引自《玫瑰花開的聲音》)有理,有識,有文采,有情致。可見,她的評論文字在恰當的規范之下實現了智性的改變。文學評論曾經奉行過這樣的“潛規則”“老定律”:所謂文學作品是借助形象思維,而評論文字則是借助抽象思維,這樣一種截然的分解。而她卻不如此機械,體現出理與情的辨證關系。故而其評論文字不僅有深度、高度,而且很有溫度。也許她在經意與不經意間,自然能“帶”出了評論的創新性。
我一直在想、在渴望文學園地中,現出更多的評論家和評論文章。因為這是文學藝術事業走向真正繁榮之路,獲得健康的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動力。無論是“出力不討好”,還是“評論文章不宜玩”,都將被智者和勇敢者所突破;文學作者和愛好者的熱情呼喚將不致落空,夠格的文學評論家(包括作家兼職者)尤其是女評論家不那么孤單,應運者姍姍而來。此乃文學藝術發展之大幸也。
2018年5月18日
石 英:著名詩人、原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編審。
以特有的真誠和熱情,去解析一個個文學家的靈魂與人格,
是需要能力的。祝雪俠在這個能力上,體現了自己足夠的才華。
——何建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作家
文學是人類靈魂的聲音!賀祝雪俠評論集出版,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屠岸 文學評論家 翻譯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雪俠評論集,文藝評論非常需要。繼
續努力,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好作品!
——謝冕 北京大學教授
以文會友,以詩怡情。雪俠評論文如其人,情真意切!
——鄭伯農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
祝雪俠的評論文章,能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達到了感
性與理性的交融,形象感受與抽象思辨的統一。
——吳思敬 《詩探索》主編 詩歌理論家
雪俠以自已獨具個性的評論,為中國詩歌鼓與呼,情感真
摯,思緒飛揚!我為她點贊!
——曾凡華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凌寒
收到祝雪同學的新書——她的評論集,翻開目錄,親切感油然而生,里面點評的很多人物,都是曾經的記憶。我和祝雪是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的同學,一別已經六年了,其中只匆匆見過一次,這次收到她的新書,仿佛又見面了一般的感覺。
評論集的第一篇是寫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的,一下子又把我拉到了六年前,我們與鐵主席合影、談話的情形歷歷在目。
而第二篇是寫莫言和庫切的,卻讓我忍俊不住了。那個時候,我和祝雪拿著莫言的書,穿過重重人墻,讓莫言給簽名,因為人太多,書都給撕壞了,我們拿著簽好名的書,哈哈大笑,開心極了。而庫切這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我們也與他零距離接觸,雖然語言不通,但留下的合影同樣珍貴。
重讀那篇《我們的李一鳴院長》,開頭的漫天黃沙和霧霾沒有阻擋我們的腳步,再次將北京春天獨特的天氣呈現在我面前。而李院長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超人的記憶力,那么多的學員,他竟然能在短時間里記住每個人的名字,還有他充滿生命力出口成章的詩篇,總有激蕩人心的魅力。
她為張雅文老師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品寫的點評文章就是一曲生命的吶喊。我認識張雅文,是在天津的國際文學營上,那是一個至真至情的人,正因為如此,70歲的年齡看上去只有四十多歲。祝雪一定也有這種感覺,才能把雅文老師寫得那樣鮮活,那一生的傳奇,那帶著病體執著握緊筆桿的忠貞,是每個寫作者都應該去學習和仰視的。
還有她為我的長篇小說《生活就是這樣》寫的《女人心靈深處的風景》,她說為了寫這篇評論,她把我的書看了兩遍,就是這樣做事認真的態度,才是祝雪最真實的表現。
接下去看到她為魯院同學王國偉和史映紅寫的詩評,往事再次浮現眼簾。王國偉總愛端著相機為我和祝雪拍照,說些戲話,像個開心果一樣;而淳樸的西藏詩人史映紅是最有親和力的一個人,高雪的風霜染紅了他的雙頰,也讓他的一顆熾熱紅心跳得愈加活躍,將友情傳遞給每個同學。
寫作是清苦的,尤其是在貧富差距拉大,物欲橫流的社會,能堅持寫作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吃的是草,擠出的是血,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那時同學鄒彩琴說,祝雪公關能力很強,寫作實在是大材小用了。當時我對這句話表示贊同,我以為畢業后她不會再寫作了,沒想到六年來她一直沒有放棄寫作,還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新書。只有內心真正有文學情結的人,才會不管何時何地,都把寫作放在第一位。
我們曾經是坐在同一所教室的同學,文學將我們聯系在一起。我希望,也肯定,將來我們會一直互相勉勵、抱團取暖。艱難的文學之路,因為有了同學的相互扶持,才會在崎嶇路上依然步伐堅定,勇敢向前。
后 記
因一份對文學的熱愛,北漂十三年。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感恩親人和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
六年前,出詩集的時候,我在想哪天我能寫一本評論集就好了。今天,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對生活的渴望,在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積累中,有了這本評論集的內容。當初,是看到了朋友在寫評論,我想自己也來嘗試一下,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循序漸進地寫了這么多,這些內容有的是詩歌評論,有些是給畫家書法家寫的評傳,有些是寫名家的印象記。這些日積月累的文字,見證了我在文學道路上的追求,對詩歌的理解,對撰寫評論的嘗試。開始只是出于好奇,卻在不知不覺中寫了這么多,于是考慮整理成冊,用文字記錄下自己對文學的熱愛。
詩歌,是一粒撒在泥土里的種子,經歷了春夏秋冬,經歷了嚴寒酷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歲月的滄桑讓花草樹木四季輪回,但我充滿詩意的心,卻在時光的荏苒中變得詩情畫意,越來越好。因為一份熱愛,一份喜歡,不會去畏懼風雨,不去考慮結果,而是毅然決然地堅持夢想。十幾年前來北京,我夢見了一個高大神圣的大紅門,后來我到北京再找這個門,發現故宮的門和北海的門與它有相似之處。但夢里的意境和情節一定是在北京,夢里的稻花香,我看到浩浩蕩蕩的隊伍,扛著中國作家的大旗,從我身邊一晃而過。2015年的11月9日,我來到隸屬于中國作家協會的中國詩歌網工作。印證了夢里的情景,好像一切都是緣分是天意。那個稻花飄香、豐收在望的喜悅景象被我寫在詩歌里。
十年磨一劍,走過的路有驚喜也有感傷。自己曾經辦學校九年,只是想來北京進修一下把學校擴大,結果卻舉家北遷,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十多年,來感受文學之路漫漫,體會在擁擠的城市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天空。
我是那種淳樸善良的陜西人,心中有夢,有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學的癡迷。不忘初衷,方得始終。這本書,記錄了我對瞬間事物的美好感悟,還有那份對詩歌的敬畏,對詩人的理解。詩意人生的路上充滿溫情,像夏日的雨絲飛揚,給心靈帶來了甘甜和雨露。評論詩人,要去了解詩人的風格,感受詩人的情懷,更要去感受詩人的風采。寫畫家、書法家,要欣賞畫家書法家的作品,感受畫面里的人物。
有希望是幸福的。我在文學的夢想里,推開一扇大紅門,看到了金黃色的麥浪,看到了一片喜慶的豐收景象,聞到了收獲的味道和喜悅。一個夢為此在我心里植根,走到今天,夢里的情節情景已在生活中展現。一切仿佛是夢幻,但又真實得讓人驚嘆。
寫詩的日子,內心變得格外豐富,腦海里除了詩歌不能再裝下別的。寫評論的日子,是給我文學的那條小河注入能量,讓小溪潺潺匯入汪洋大海。我做好了“跳海”的準備,卻缺乏被淹沒的勇氣。今天我已由一顆種子,成長為一棵小樹,在人生的軌跡中我有自己為熱愛而選擇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為自己的執著和堅定而欣慰,不足的是在文學評論方面,還不是太成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繼續得到師長、家人和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讓這朵小花,綻放出春天迷人的芬芳。
我是一個單純浪漫的人,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更是一個熱愛文學,愿意為此付出的人。生活充滿了很多變數,沒想當作家,卻走向了這條文學路。想起自己的職業生涯,畢業后接家里人班,結婚生子到自己辦學校。為了擴大辦學而來北京進修,最后留在了北京。只為一份對文學的熱愛,在歲月的長河中,我不能達到讓自己事事如意,但我要做到竭盡全力,為了夢想絕不放棄,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
在不惑之年,能攜手詩歌在文學的道路上徜徉,也是風雪中對雪舞花飛的一種詮釋。風花雪月的日子,我寫詩感受雪花飛舞,感受雪的晶瑩剔透。在不知不覺中,我寫了兩本詩集,一本散文集,一本評論集,這些凝聚了我的心靈驛站的小小寄托。詩歌是有靈魂的,能讓你體驗飛翔的感覺,能讓你在美好的意境中自我陶醉。寫詩是為了表達自己,用文字見證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
《祝雪俠評論集》,有著那事那時那人那物那情景。美好不可復制,可以選擇粘貼和永恒。我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我生命里那束清晨的曙光。我不慕悅耳的鈴聲,我只在意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覺。因為我是跟著感覺走的人,在感覺里我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怒放的生命,開出的是絢爛的花朵,我把自己激勵成一個超人,讓自己無所不能。我把有花有草有生命的詩意放飛在夢想的藍天里,于是白云、花朵、鳥兒、風兒都與我一起歌唱。
我選擇的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是自己所喜歡和熱愛的。人生因為熱愛,一切將變得更加美好。看著自己靈感突發,文思泉涌般寫出來的文字,感覺到一種收獲一種喜悅。更多的是我要繼續努力,我要用心靈去創作,用感覺去歌唱,用心聲表達自己的所愛。這些心靈深處的觸動,就像一種強大的氣流,給予身心一種真實的力量。一個夢,一份情懷,讓我為此不顧一切,堅定不移地繼續前行,生命因執著而更精彩!
夏去秋來,在銀杏葉飄灑浪漫的季節,在秋高氣爽之時寫這個感悟。在人生最美的時刻,做喜歡做的事情。一本新書的問世,也是一種緣分。
用感恩之心,寫下這段文字,用生命之語,抒發自己的情感。是親人和朋友們的關愛,讓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和友情的珍貴,生活充滿了美麗與溫馨!
這本書,承蒙陜西省文學基金會厚愛,被列為基金會重點扶持項目得以出版。對于基金會雷濤先生、王芳聞女士的鼓勵和幫助深表謝意!感謝石英先生為本書作序,感謝雷濤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感謝魯迅文學院的培養;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先生的鼓勵;感謝屠岸先生、謝冕先生、鄭伯農先生、吳思敬先生、曾凡華先生等諸位文學大家和文學前輩的關心和支持;感謝作家出版社,感謝評論家、畫家興安先生的精心策劃和編輯。
這部評論集的誕生,我還要感謝兒子楊東澄對我的鼓勵;感謝親人和朋友們對我的大力支持!
2018年10月28日雪俠于北京
發稿編輯 :繼義 李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