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清是我的湖南文友,我們雖然直接接觸不多,可是他的為人和為文,卻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一名移民局干部,在他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業績不凡;與文友 們一起,又是非常的謙卑,似有些拘謹;他的好學和勤奮,可作我師,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懶惰和不思進取。有時候我就想,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樣多學多寫呢? 人的勤與懶可能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遺傳基因”在里邊,或者也有經過后天有意識地淬煉,“修成正果”,屬于德性的范疇。我讀他的散文集,讀他的每一篇文 字,就感到了他的勤來自于他生命中的原動力。比如,我們一起參觀梅園新村,參觀總統府,參觀雨花臺,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瞻仰中山陵,拜謁七十 二烈士,游夫子廟,等等,我什么東西都沒有寫,他卻一篇接一篇,佳作不斷。
《梅園禮贊》(作家報這社策劃承編,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就是這樣得來的重大收獲。
《梅園禮贊》大約是七十二篇文章,我看了看,基本都是我們參加南京活動以后的作品。短短的時間,有那么多的成果,實在難得。
《梅園禮贊》大約是七十二篇文章,我看了看,基本都是我們參加南京活動以后的作品。短短的時間,有那么多的成果,實在難得。
1
《梅園禮贊》是這本集子里的第一篇,本集子書名就取自這一篇。2011年3月,我和一清等三十多個文友聚集六朝故都南京,除了文學事外,就是參觀采風。梅 園新村當然是我們必去的地方。梅園新村曾經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在南京的“大本營”,許多共產黨重要人物如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等都在 這兒居住過。這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地方。我們來到梅園新村,心情都十分激動,都浸沉在對于當年的想象中。一清用他的筆,以一種仰望的心,寫出了這個情懷。在 夾敘夾議式的記敘游覽的過程后,他寫道:
朋友,現在你也許清楚了,梅園不是一般的觀光地。她是一代偉人的象征。她的品德、風范正是偉人的寫照。簡言之,梅園精神就是周恩來精神:無我、求實、創新、民主、廉潔、嚴細、守紀、犧牲。他的精神光耀千秋,澤被萬代,感召了幾代共和國總理。
……
好!中國人民放心了,全世界華人放心了。有梅園精神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的感悟,代表了我們“知名作家神州行”的作家們的心情,也代表了所有愛國、正義、善良的國人來到梅園新村的心情,這是發自心靈深處的共同的聲音。
朋友,現在你也許清楚了,梅園不是一般的觀光地。她是一代偉人的象征。她的品德、風范正是偉人的寫照。簡言之,梅園精神就是周恩來精神:無我、求實、創新、民主、廉潔、嚴細、守紀、犧牲。他的精神光耀千秋,澤被萬代,感召了幾代共和國總理。
……
好!中國人民放心了,全世界華人放心了。有梅園精神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的感悟,代表了我們“知名作家神州行”的作家們的心情,也代表了所有愛國、正義、善良的國人來到梅園新村的心情,這是發自心靈深處的共同的聲音。
2
一清的散文,看似寫實,記事記人,其實是在抒情。《梅園禮贊》這篇散文的抒情筆調就是他散文的整體情調。他記事很詳實,記人也細膩,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表達他的感情,他的感悟,他的正能量的情緒。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實物展前,看到江北人民為子弟兵運糧草救傷員使用的木制三輪手推車,解放軍渡江使用過的各類大炮……情不自禁地感嘆:是歷史選擇了 中國共產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領導中國人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從黑暗走向光明,如今從富強正走向中華民族的偉 大復興——實現千年夢想。
——《游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
游完夫子廟,想想朱自清和俞平伯二先生《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們沒有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畢竟沒有下水。但,想起近來日本右翼復活的怪狀,心情悵 然感不是沒有。特別是剛游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那種牙根生冷的感覺更是驅之不散,那種痛恨日本軍國主義的憤怒永遠難以消失。
——《游夫子廟》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土地,憑吊為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種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地為革命理想而奮斗。
——《游覽雨花臺》
他的散文都是充滿了熾熱的赤子情懷,凸顯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胸襟和正義之感。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實物展前,看到江北人民為子弟兵運糧草救傷員使用的木制三輪手推車,解放軍渡江使用過的各類大炮……情不自禁地感嘆:是歷史選擇了 中國共產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領導中國人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從黑暗走向光明,如今從富強正走向中華民族的偉 大復興——實現千年夢想。
——《游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
游完夫子廟,想想朱自清和俞平伯二先生《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們沒有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畢竟沒有下水。但,想起近來日本右翼復活的怪狀,心情悵 然感不是沒有。特別是剛游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那種牙根生冷的感覺更是驅之不散,那種痛恨日本軍國主義的憤怒永遠難以消失。
——《游夫子廟》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土地,憑吊為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種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地為革命理想而奮斗。
——《游覽雨花臺》
他的散文都是充滿了熾熱的赤子情懷,凸顯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胸襟和正義之感。
3
當然,一清不是那種單一筆法的作家,他的情感表達手法是靈活的,多樣的。除了在文章里的大段抒情,他更注重將感情融入他的文字,把他的所有語言都轉化為情語,——感情之語。
如,《再到韶山》,一清就是將自己對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個景觀之中的。作者“四天之內,竟然去了三次”主席銅像廣場,“而且每次都賦有全新的感覺,對主席的敬仰越發強烈”。
《再到韶山》是游記散文,剛才所舉例的散文也都是游記散文。這一類散文的情感表達方式往往都是在所記述的景觀里的,邊敘述邊議論邊發感慨,情感也就在其中 了。“景語皆情語”,古今中外,大都如此。一清的《覽貴陽風光》、《游長江三峽》、《游青天河》、《南京有個五馬渡》、《船長回了,采風團來了》、《上海 北京見聞》等等,都是這樣。如《集美景區見聞》,記敘了一般的游覽過程后,作者說:
兩曲終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都有同感,如今太平盛世,到處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這美好的河山,不發生戰爭就好。要不一切付之東流。
這是作者的個人獨語,也是他的美好愿望。是啊,誰想看到戰爭呢?中國人民從來都是向往和平的,都是主張“和為貴”,主張“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兩三千年 前就產生了“大同世界”的烏托邦夢想,直至現在,華夏人沒有誰愿意在戰爭的災難里生活。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卻被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成是 “威脅”,有時候筆者就想,我們“威脅”誰了?倒是那些列強甚至小國常常威脅我們,占我領土,霸我海疆,欺我邊民,殘害華僑,犯下滔天大罪。我們面對如此 強盜,難道就任由他們宰割和蹂躪嗎?我們發出正義之聲,難道有錯嗎?我這樣說,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道義使然,是尊重了普世的價值,和平、民主和 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在這樣的時候,在面對“虎”“狼”之時,“不抵抗惡”是絕對錯誤的,那樣會滅失自己的民族的。
唉——但愿集美這風光旖旎的圣地萬古長存。
作者這樣結束了他的這篇游記。他是希望集美永美。他更是期盼世界永遠和諧,人類永遠過那種相安無事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共享福祉的日子。
如,《再到韶山》,一清就是將自己對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個景觀之中的。作者“四天之內,竟然去了三次”主席銅像廣場,“而且每次都賦有全新的感覺,對主席的敬仰越發強烈”。
《再到韶山》是游記散文,剛才所舉例的散文也都是游記散文。這一類散文的情感表達方式往往都是在所記述的景觀里的,邊敘述邊議論邊發感慨,情感也就在其中 了。“景語皆情語”,古今中外,大都如此。一清的《覽貴陽風光》、《游長江三峽》、《游青天河》、《南京有個五馬渡》、《船長回了,采風團來了》、《上海 北京見聞》等等,都是這樣。如《集美景區見聞》,記敘了一般的游覽過程后,作者說:
兩曲終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都有同感,如今太平盛世,到處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這美好的河山,不發生戰爭就好。要不一切付之東流。
這是作者的個人獨語,也是他的美好愿望。是啊,誰想看到戰爭呢?中國人民從來都是向往和平的,都是主張“和為貴”,主張“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兩三千年 前就產生了“大同世界”的烏托邦夢想,直至現在,華夏人沒有誰愿意在戰爭的災難里生活。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卻被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成是 “威脅”,有時候筆者就想,我們“威脅”誰了?倒是那些列強甚至小國常常威脅我們,占我領土,霸我海疆,欺我邊民,殘害華僑,犯下滔天大罪。我們面對如此 強盜,難道就任由他們宰割和蹂躪嗎?我們發出正義之聲,難道有錯嗎?我這樣說,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道義使然,是尊重了普世的價值,和平、民主和 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在這樣的時候,在面對“虎”“狼”之時,“不抵抗惡”是絕對錯誤的,那樣會滅失自己的民族的。
唉——但愿集美這風光旖旎的圣地萬古長存。
作者這樣結束了他的這篇游記。他是希望集美永美。他更是期盼世界永遠和諧,人類永遠過那種相安無事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共享福祉的日子。
4
本散文集其它幾輯,“家鄉神韻”、“通訊記敘”、“悼念文”、“說長道短”,也都是句句細說,字字是情。一清的散文確實細膩,細膩到了所到之處的一點一滴,所敘人物和事情的一枝一節,凡是與文章相關的,一絲一毫都不丟掉。
如,《父子情深》,寫他的父親生病了,鼻子出血,制止不住,沒辦法只得到城里住院。那天是正月十一,父親為了“抓夫”,便叫那個還未出去打工的表侄孫幫助 裝炭柴,還沒裝好,就急急忙忙要去新化親戚家,趕第二日(正月十二)的祭祀。然后晚上幾個親戚又在一起打牌,心火上來,血流不止。之后,是親戚之間的對 話,是送來城里,是路上與司機的小別扭,是作者接到父親,是父親住院,是關于病癥的交流,之后是診斷,是誤診,是病情好轉,是父親不愿意多住幾天就急著回 家,是種種有關細節,是對農村醫療好處的贊嘆,等等。總之,幾乎是事無巨細一一道來。但是,我們在讀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并不覺得繁瑣,也不覺得膩味,倒是 很想讀一遍再讀一遍,因為,字里行間,情溢其中,情語動人,讀者動情,讀文讀人,修養自己。
其中的《返野》、《老虎傳說》、《根植人們之中》、《黃老頭》、《老船夫》、《放飛希望》、《聚散情深》、《文華》、《采桔麻陽》、《一個特殊支部書記的移民情懷》以及所有悼念文章,那種熱烈情懷,那種親情真情,斐然紙上。
就是三言兩語式的“小消息”,作者也是賦予了很高的情愫的。如《溆浦縣移民局、科協、農機局聯合開展“三送”下鄉活動》,報道的是這個縣的三部門聯合行動,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并為特困移民送去幫扶資金。
當領導和技術員引導移民現場示范楊梅施肥時,五組65歲移民雷大久爽朗地說:“這楊梅樹,如果培管得好,后年就要掛果了。我第一個要送給移民局領導和干部吃,這就叫做感恩。”
沒有用情感的詞語,卻字字充滿了情感。干部對百姓好,百姓也是“知恩圖報”的。當然,官民本是一家人,民為天,當干部的要真正理解“人民是上帝”的道理, 要感恩人民才對。當官的感恩老百姓,老百姓感恩當官的,官民互感恩,如此魚水之情,才是我們要提倡的,才是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新型官民關系。有了這樣的關 系,我們的事業怎會不興旺發達?
如,《父子情深》,寫他的父親生病了,鼻子出血,制止不住,沒辦法只得到城里住院。那天是正月十一,父親為了“抓夫”,便叫那個還未出去打工的表侄孫幫助 裝炭柴,還沒裝好,就急急忙忙要去新化親戚家,趕第二日(正月十二)的祭祀。然后晚上幾個親戚又在一起打牌,心火上來,血流不止。之后,是親戚之間的對 話,是送來城里,是路上與司機的小別扭,是作者接到父親,是父親住院,是關于病癥的交流,之后是診斷,是誤診,是病情好轉,是父親不愿意多住幾天就急著回 家,是種種有關細節,是對農村醫療好處的贊嘆,等等。總之,幾乎是事無巨細一一道來。但是,我們在讀這樣的文字的時候,并不覺得繁瑣,也不覺得膩味,倒是 很想讀一遍再讀一遍,因為,字里行間,情溢其中,情語動人,讀者動情,讀文讀人,修養自己。
其中的《返野》、《老虎傳說》、《根植人們之中》、《黃老頭》、《老船夫》、《放飛希望》、《聚散情深》、《文華》、《采桔麻陽》、《一個特殊支部書記的移民情懷》以及所有悼念文章,那種熱烈情懷,那種親情真情,斐然紙上。
就是三言兩語式的“小消息”,作者也是賦予了很高的情愫的。如《溆浦縣移民局、科協、農機局聯合開展“三送”下鄉活動》,報道的是這個縣的三部門聯合行動,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并為特困移民送去幫扶資金。
當領導和技術員引導移民現場示范楊梅施肥時,五組65歲移民雷大久爽朗地說:“這楊梅樹,如果培管得好,后年就要掛果了。我第一個要送給移民局領導和干部吃,這就叫做感恩。”
沒有用情感的詞語,卻字字充滿了情感。干部對百姓好,百姓也是“知恩圖報”的。當然,官民本是一家人,民為天,當干部的要真正理解“人民是上帝”的道理, 要感恩人民才對。當官的感恩老百姓,老百姓感恩當官的,官民互感恩,如此魚水之情,才是我們要提倡的,才是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新型官民關系。有了這樣的關 系,我們的事業怎會不興旺發達?
5
這個集子里,《未了斷的情懷》的體裁好像是一篇小說,寫的是“我”的啟蒙老師“黃連長”的一些傳奇故事。黃連長叫黃潔,1947年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一次突圍戰斗中受重傷,成為殘疾軍人,轉業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一個化工廠當工人。三年以后,他到了湘西邊陲的鞏山縣支教。他和一個叫楊萍的女同志同分在一個 公社的兩所小學。楊萍怕苦,和黃老師成親不久就回上海了,從此不回大山來。黃潔于是成了“我”的老師。這期間,黃老師受了不少罪,反右時差點打成右派。關 于老婆在上海找了人不再回來的傳言也多次傳到他的耳朵,有女老師追求她,他不愿意。“我”是他的得意門生,“我”有出息了,回到母校當了老師。“我”也愛 上了比我大二十多的黃老師,但是被他嚴詞拒絕。1981年黃老師調回上海,與楊萍在一起了。但是,楊萍真的找了人,而且還有了兒子。楊萍很害怕“紙包不住 火”。很短一段時間后,黃老師被查出患了肺癌,校長給他的中級職稱表格也沒有顧得上填寫。黃老師沒有親人,“出走”了十幾天的楊萍守在身邊。黃老師在病床 上對楊萍說愧對她。楊萍大哭,說:“真正愧疚的是我呀,我今生今世對不起你,如果有來生,我們要長期廝守在一起好好過……”她回轉頭,二十歲的兒子站到了 病床邊。黃老師強忍著劇痛抬了點頭,努力地睜大眼睛,一個高大英俊的小伙子立在那里。他頓時眼里閃過一道亮光,臉掛上了一絲笑容,嘴角動了一下,手微微伸 了伸,眼角滲出了淚……
黃老師死了,楊萍的兒子披麻戴孝,像親生一樣,把黃老師送進土里。而“我”,是在三年后得知黃老師去世的消息的,我寫了一幅挽聯,聊表祭之。此聯是:“黃天鑒日月廿五載深山扎根為育童蒙,潔身撼古今數十年情懷堅守潛溺嬌妻。”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悲劇?它的感人之處是黃老師的矢志,它令人深思的是時代以及個人的悲情。
作者對黃老師這個“典型”無疑是傾注了全部感情的,他的“著墨處”和“同情點”是黃老師,“我”本來就是戀著黃老師的,此情不可謂不深厚。所以,“我”的 所有語言,都是對黃老師的情語,“我”用情講他的故事,用情說他的人生,用情為他惋惜,用情對他贊美,“我”也用情譴責辜負了黃老師情感的人,反思造成這 個結局的社會環境。“我”寫的是人,說的是社會,寫的是一個人的悲劇,說的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其中真意,欲言且止吧!
黃老師死了,楊萍的兒子披麻戴孝,像親生一樣,把黃老師送進土里。而“我”,是在三年后得知黃老師去世的消息的,我寫了一幅挽聯,聊表祭之。此聯是:“黃天鑒日月廿五載深山扎根為育童蒙,潔身撼古今數十年情懷堅守潛溺嬌妻。”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悲劇?它的感人之處是黃老師的矢志,它令人深思的是時代以及個人的悲情。
作者對黃老師這個“典型”無疑是傾注了全部感情的,他的“著墨處”和“同情點”是黃老師,“我”本來就是戀著黃老師的,此情不可謂不深厚。所以,“我”的 所有語言,都是對黃老師的情語,“我”用情講他的故事,用情說他的人生,用情為他惋惜,用情對他贊美,“我”也用情譴責辜負了黃老師情感的人,反思造成這 個結局的社會環境。“我”寫的是人,說的是社會,寫的是一個人的悲劇,說的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其中真意,欲言且止吧!
6
一清的小說一如他的散文,也是細致入微的描寫,字字感情的敘述。
《山青青,水清清》是一清的一本小說集,里面的十九部中短甚至微篇小說,認真讀來,也像他的散文,娓娓道來,巨細兼收,自然也有取舍,只是那取舍是在沒有匠心、不留痕跡的情況下實現的,更可見他的真功夫。
《相逢在黨校》、《年輕鄉長》、《孽緣》、《情蕾》、《愛得有度》等都是寫的官場人事。這些官場人事當然各有側重。但是,有一個東西卻是共同的,就是都與 女人有關,也都暴露了官場骯臟的那部分。官員亂愛成了公開的秘密,小小的民政助理就可以“村村都有丈母娘”,一人幾個情婦是正常的。《情蕾》里,父子官員 竟成秘密“連襟”,兒子通過情婦為老子擺平“情怨”。兒子沈小二經過多年的尋花問柳,也想找一個靠譜的女人,再和老婆離婚,過正常的日子了。他暗戀上了同 在機關工作的女干部晉艷,運用一切手段,包括發短信,向她表明愛慕之情。可是晉艷就是不答復。她雖然離婚十幾年,卻一點也沒有性要求的樣子。他搞不懂她。 他是真心愛她的。他們有情嗎?他們也有“情”,可是他們的“情”是“孽情”,是不道德之情。他們爺兒三個兩次住院,都住在一起,也算是“緣分”了。父親沈 三剛到退休年齡就死了,而晉艷也相繼離世。晉艷死前對沈小二的表白,可以說情真意切,但是也透露了離過婚的她原來在機關里有好多個“情夫”。
《飛越盲區》寫的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女人翠云的故事。翠云在外地打工,為了女兒上學,費盡心思,為了攢夠擇校費,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女兒也出息,學習成績 好,十年寒窗苦,考取了上海復旦,學習軍事數控技術,可以不繳費而且還有助學金。翠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可是,她卻病倒了,得了子宮癌并到了晚期。
一清是把自己的同情之心放在翠云這樣的“草根”“弱勢”人物身上的。可是無奈,他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
《山青青,水清清》是一清的一本小說集,里面的十九部中短甚至微篇小說,認真讀來,也像他的散文,娓娓道來,巨細兼收,自然也有取舍,只是那取舍是在沒有匠心、不留痕跡的情況下實現的,更可見他的真功夫。
《相逢在黨校》、《年輕鄉長》、《孽緣》、《情蕾》、《愛得有度》等都是寫的官場人事。這些官場人事當然各有側重。但是,有一個東西卻是共同的,就是都與 女人有關,也都暴露了官場骯臟的那部分。官員亂愛成了公開的秘密,小小的民政助理就可以“村村都有丈母娘”,一人幾個情婦是正常的。《情蕾》里,父子官員 竟成秘密“連襟”,兒子通過情婦為老子擺平“情怨”。兒子沈小二經過多年的尋花問柳,也想找一個靠譜的女人,再和老婆離婚,過正常的日子了。他暗戀上了同 在機關工作的女干部晉艷,運用一切手段,包括發短信,向她表明愛慕之情。可是晉艷就是不答復。她雖然離婚十幾年,卻一點也沒有性要求的樣子。他搞不懂她。 他是真心愛她的。他們有情嗎?他們也有“情”,可是他們的“情”是“孽情”,是不道德之情。他們爺兒三個兩次住院,都住在一起,也算是“緣分”了。父親沈 三剛到退休年齡就死了,而晉艷也相繼離世。晉艷死前對沈小二的表白,可以說情真意切,但是也透露了離過婚的她原來在機關里有好多個“情夫”。
《飛越盲區》寫的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女人翠云的故事。翠云在外地打工,為了女兒上學,費盡心思,為了攢夠擇校費,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女兒也出息,學習成績 好,十年寒窗苦,考取了上海復旦,學習軍事數控技術,可以不繳費而且還有助學金。翠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可是,她卻病倒了,得了子宮癌并到了晚期。
一清是把自己的同情之心放在翠云這樣的“草根”“弱勢”人物身上的。可是無奈,他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
7
長篇小說《新官場三部曲》的同情點也在“草根”,只是,這個“草根”已經變成“土豪”了。柳波生不逢時,那是大躍進時代,父母要出工,只能把他留給八十多 歲的奶奶看管。他倒進火坑,不幸燒傷,成了丑八怪。他常常被人戲弄,被人看不起。但是,他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求學、習武、辦武館、到外地打拼,好在 改革開放給他帶來了機遇,他成了房地產開發商,變成億萬富翁。后來又修路又架橋,盡可能讓他的人生更輝煌,想做點公益事業,讓自己對家鄉有所貢獻。這期 間,他少不了與官場打交道。于是,官場的腐敗與他的要求有了沖突,也有了綿纏。在大橋剪彩的時候,橋體突然斷塌,發生了重大責任事故。橋塌了,他織的 “網”也轟然而跨,他和一些官員都“進去了”。柳波是“偉人”,也是罪人。他本是一介草民,無職無位,可是時代讓他有了風光,也是時代又把他送進了死牢。
然而,無論誰對柳波們同情,都改變不了他犯罪的事實;無論他是在什么情況下犯的罪,都是罪。顯然,一清沒有想為他辯解的意思。一清在“后記”里說:
……這網,這墻也很脆弱。經不住一絲兒微風的吹拂,隨時都有可能坍塌。這風就是人民的力量,就是科學的力量。
所以,我始終奉勸那些已經歷、正在經歷或者將要經歷宦海沉浮的人們應該明白一個很平常的法則:手莫伸,伸手必被擒!
這是大道理,也是大情懷。是理,亦是情。作者從一個官場人士的角度,對那些已經歷、正在經歷或者將要經歷宦海沉浮的人提出忠告,希望能從他的小說人物身上吸取教訓,廉潔奉公,勤于政事,做好工作,為人民服務,不做貪官做好官。
一清的這個長篇體裁上借鑒了報告文學的樣式,更顯得真實可信。我們讀來,也覺得小說里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就在我們身邊,毫無生疏之感。他抒發的情感,也更 能激發我們的感官,使我們不得不跟著他的“感覺”走。誰都知道小說是虛構的,可是能使虛構的故事讓人信以為真,這是要看作家的表達能力的。小說是個開放的 文體,小說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只要能夠達到書寫的目的。借鑒散文,借鑒報告文學,借鑒戲曲,借鑒詩歌,甚至借鑒繪畫藝術,都是允許的。
然而,無論誰對柳波們同情,都改變不了他犯罪的事實;無論他是在什么情況下犯的罪,都是罪。顯然,一清沒有想為他辯解的意思。一清在“后記”里說:
……這網,這墻也很脆弱。經不住一絲兒微風的吹拂,隨時都有可能坍塌。這風就是人民的力量,就是科學的力量。
所以,我始終奉勸那些已經歷、正在經歷或者將要經歷宦海沉浮的人們應該明白一個很平常的法則:手莫伸,伸手必被擒!
這是大道理,也是大情懷。是理,亦是情。作者從一個官場人士的角度,對那些已經歷、正在經歷或者將要經歷宦海沉浮的人提出忠告,希望能從他的小說人物身上吸取教訓,廉潔奉公,勤于政事,做好工作,為人民服務,不做貪官做好官。
一清的這個長篇體裁上借鑒了報告文學的樣式,更顯得真實可信。我們讀來,也覺得小說里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就在我們身邊,毫無生疏之感。他抒發的情感,也更 能激發我們的感官,使我們不得不跟著他的“感覺”走。誰都知道小說是虛構的,可是能使虛構的故事讓人信以為真,這是要看作家的表達能力的。小說是個開放的 文體,小說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只要能夠達到書寫的目的。借鑒散文,借鑒報告文學,借鑒戲曲,借鑒詩歌,甚至借鑒繪畫藝術,都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