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兵心夕陽紅
——張玉琴詩集《夢香晚唱——心底流淌的歌》序
——張玉琴詩集《夢香晚唱——心底流淌的歌》序
■石 祥(北京)
鶴發童顏巾幗情,一片兵心夕陽紅。
為霞不道桑榆晚,拐杖篤篤伴詩行。
一位手拄拐杖、精神矍鑠的老大姐,從北京東城祿米倉干休所到西城馬連道戎暉嘉園,自乘公交汽車來到我家,請我為她的第二本書《心底流淌的歌》作序。以前她曾在北京軍區司令部門診部工作,和我曾在的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同一個大院。我早已聽說過一位軍休女干部出版了一本自傳體的書《玉韻琴聲》,很受讀者歡迎。讀了這部詩稿我才知道她叫張玉琴,1935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威縣干集村,大我4歲,與我的原籍河北省清河縣是鄰縣,我村與她村相距18里,原來是老鄉。她是一位1938年入伍的革命老軍人的女兒,6歲時和裹小腳的母親徒步尋父,輾轉四百里,終于在冀南游擊區找到了正在打游擊的父親張鏡清。經部隊領導特批跟隊隨軍,當過兒童團長、宣傳隊員。1950年隨父親到北京后,就讀于華北中學和師大女附中,1957年高中畢業后入伍,一直奮戰在救死扶傷第一線。1996年退而不休,發揮余熱,回報社會。她是共產黨、毛澤東思想教育最成功的一代。她的人生可謂“三部曲”,即紅色人生、金色人生、綠色人生。
紅色人生。張玉琴的童年是在日寇的鐵蹄下,在炮火硝煙中度過的。侵略者的殘暴在她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仇恨的種子;逃難尋父又使她投入抗日游擊隊的懷抱。“我出生的第二年/可惡的日寇來侵犯/祖國山河不能丟/國民拿槍齊抗戰”(《那年我才兩歲》);“顧盼遙土日月出/時聞樹上叫布谷/四百里路云和月/母女二人難徒步”(《在尋父路上》);“手持紅纓槍/樹口站崗忙/別看年紀小/眼睛比雪亮”(《紅纓槍》)。從這些詩里可以看出,她是在血與火的戰斗洗禮中,凈化了靈魂的底色,鑄就了新的女性。
金色人生。張玉琴的成年是在陽光、五星紅旗下度過的。她就讀的兩所中學都是公費的干部子弟學校,學生都是來自于延安和其他游擊區的干部子弟和烈士子女,他們都吃住在學校,只有星期六晚上才能回家,星期日下午就得返校。他們的中學時代正值抗美援朝時期,學校對這些革命后代們特別重視在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和培養,在他們的腦海里深深刻畫著白求恩、張思德的高大形象。他們嚴格要求自己,盡管家中父母的職務高低不同,但他們從來沒有拿自己父母的官銜攀比的。那時他們的父母大都配有專車,卻沒有一個用專車接送孩子,就連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訥也不例外,都是乘坐公交車回家、返校,這一切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做事為人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957年考大學時,正趕上教育改革,招收名額有限,張玉琴僅差幾分未被錄取。當時她父親是北京軍區后勤部干部部部長,只要說一句話就有人去辦上大學手續,但她父親卻沒有那樣做。張玉琴只能報考了北京軍區總醫院護校技術員專業班,畢業后當了10年化驗員。1961年授銜,張玉琴是高中畢業生,按規定可以給她授少尉軍銜正排級;其他人是初中生,只能授準尉軍銜副排級。父親知道情況后嚴肅地說:“不行!都一樣,我的女兒不能高人一等。”這就是革命老一輩嚴于律己、大公無私的廉政之風!優良的革命傳統奠定了后來人的《心路》:“人民小米:留我一條小性命/國防建設:鑄我生命新彩虹/社區百姓:勝我親生的父母/中國夢里:用我銀發織豪情”。
綠色人生。張玉琴的晚年是在感恩、奉獻和幸福中度過的。她于1996年離職后,又迎來生命的第二個春天。她唱著《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以詩言志:“誰說秋色不如春/眼見白發逐年生/我雖步入老年地/為國為民不減分/誰說秋色不如春/為民獻愛我情真/秋冬之色勝于春/因我有顆感恩心”。邢臺大地震,她將兩個月的工資悄悄寄往災區;唐山大地震,她又將兩個月的工資寄往災區;汶川大地震,他先后捐款和繳納特殊黨費共計一萬元,又是近兩個月的工資。在社區街巷里,她牽頭成立社區綠色環保服務隊,為居民購發環保袋,捐款1000元,建立了“社區綠色環保基金”;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又為社區文化團隊捐贈服裝費1500元。近年來,她不斷為公益事業捐錢捐物,感恩社會,服務人民,已成為她的新常態。一個軍級干部的女兒,從戎近50年,多次立功受獎,卻沒有靠父權升官謀利。“位卑未敢忘憂國”,級別低、工資少也要為人民多做貢獻。多好的黨員,多好的人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兒女大都與文學有緣。玉琴從小喜愛詩文,退休后便積極進入“詩詞班”學習。“日腳剛垂燭光揚/攤開書本閱讀忙/人近八十不服老/寫詩作文俏夕陽”(《寫詩作文俏夕陽》)。文學是人學,寫詩作文重要的是做人。張玉琴身體力行,以人為本,我抒我情。“人生篇”《我的淚流過》中寫道:“我的淚流過/兒童團里不要我/年齡太小不合格/爸媽幫我苦苦說/虛報兩歲收了我;我的淚流過/兩個女兒在法國/學好了本領快回國/你們的根在中國/爸爸媽媽70多/戎馬一生夕陽樂/一年四季身戴紅袖標/我們是社區的志愿者……”以滾燙的淚水作詩文筆墨,傾情寫了一生感動的親身經歷。而她寫的新詩《鳥巢》,可稱得上是她的精品之作,現摘抄如下:
鳥巢,你呀!我在電視里見過你
但是,今天,我真的來到了你這里
你可曾看到了我眼角的淚滴
我睜大眼睛看吶,看吶
看得我眼睛都疼了
我掏出筆來記呀,記呀
我的手指都累了,累了
不!
疼,我忍著,我忍著
累,我挺著,我挺著
我要把這里一切的一切,
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我要在電話里告訴在法國的孩子們
奧林匹克精神已融入中國人民的心中。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鳥巢,
它已燃起了奧運圣火
它把中國人民的愛向全世界訴說
詩如其人,人如其詩。張玉琴不是詩人、作家,她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詩以言志,歌以詠懷。自尊自重自警自勵,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為民鼓與呼,唱響中國夢。她的詩是真情、上善、至美,是從心底流淌的歌。
2015年元月5日
寫于戎暉嘉園